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今在渭南,景色宜人的公园,烟火气息浓郁的农贸市场,热闹繁华的商贸市场……每一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解。7月1日,渭南市委文明办组织开展文明观察活动,以提建议、意见的方式,助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活动第一站,文明观察员来到渭南城区朝阳公园。上午8时许,公园里不少市民唱秦腔、下棋、打太极……各成一片,热闹非凡。市文明观察团团长连军奎随机询问了3名群众,他们对朝阳公园的管理很满意。其中一名市民提出,目前园内设置的挂衣架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建议再增添几处。临渭区公园广场管理中心主任吴光华表示,将采纳群众建议,尽快落实到位。文明观察员提出:“公园内的噪音问题该如何处理?”吴光华说,噪音问题是公园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目前该中心主要采取劝导的形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噪音治理新方法。
“渭南市‘公园管理者’正在转型为‘公园服务者’。”吴光华介绍,每日清晨,在群众来公园休闲锻炼之前,环卫工人对公园进行打扫,随后着重对人流密集区域做好保洁。公园内绿植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均由专业园林师维护。同时,环卫工人还身兼秩序管理员,引导群众把非机动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内。
随后,渭南市文明观察团来到临渭区万达广场,文明观察员仔细观察后提出:“这里周末人流量大,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多,具体如何管理呢?”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张军华介绍,当前广场周围划定的非机动车区域不能满足停放需求。该局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临渭大队建立“每日会商、每周联查”机制,采取“定点值守+巡逻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覆盖、高频次巡逻检查,对机动车、电动车违规停放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并通过巡逻、喊话的方式,劝导群众有序停放。
“城区有些商场门前、重要路段常有小摊贩摆摊,如何引导他们有序经营?”文明观察员问。张军华回答,临渭区对便民疏导点进行扩容升级,在原有的22处便民疏导点,新增了17处夏季瓜果临时疏导区,统一设置“三限”标识(限时段、限品类、限范围),并要求摊主每日经营结束后30分钟内完成场地清扫。
文明观察员在渭南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看到:围墙是石膏板墙面,墙面脏污,且开裂、破损现象严重,影响市容。连军奎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此,因此这段路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建议尽快落实整改,同时进一步提升周边绿化品质。
华州区中心农贸市场作为此次活动的收官站点,备受关注。此前,该市场因原址地理位置不佳,给群众购物带来极大不便,致使市场顾客寥寥、生意萧条,进而催生出“马路市场”。为有效化解市场周边“马路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治理流动摊贩随意占道、车辆乱停乱放等乱象,华州区统筹协调,规划出16亩用地建设便民市场,不仅满足群众日常采购需求,也为售卖自种蔬菜的农户提供了合规场所。
在现场,文明观察员提出疑问:“市场内部分设施尚未完善,后续投入使用后将如何进行管理?”对此,华州区相关负责人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当场作出部署,责令相关单位在一周内整改落实到位。同时明确表示,待市场正式移交职能部门运营管理后,将进一步优化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积极引导经营商户规范经营、文明经商,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
自渭南市委文明办启动“我的城我守护”文明观察员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文明观察员深入居民小区、背街小巷、主次干道、商超市场等区域,通过听、看、查、访等多种观察方式,激励更多人传播文明理念、践行文明行为,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