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过,王家河中心小学的草药园里飘来淡淡药香。同学们正踮着脚尖给薄荷浇水,清凉的薄荷味让他们想起上周刚学做的中药香囊——这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里最受欢迎的"爆款"项目。在川口社区馨苑小区广场上,陈大爷正眯着眼享受中医专家的艾灸理疗,艾条燃烧的滋滋声与邻里唠嗑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这是中医服务走基层的日常场景缩影。王益区一系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基层活动的开展,不仅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更让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到百姓身边,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惠民服务的双重价值。
“同学们看,这株开紫花的是板蓝根,它的根晒干后能泡水解热呢!”在王家河小学的中医药文化示范点,中医师蹲在草药园里,用镊子拨开泥土让孩子们观察根茎。王家河中心小学这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的建成标志着传统文化教育迈出了坚实一步。该示范点通过“理论+实践”的立体模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中医药文化讲座上,中医师走进校园带着黄芪、甘草等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闻嗅来直观认识药材。中医药文化展览区和草药种植园则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场景。校园内设置的展览区展示了中医药历史、名医故事等内容,而种植园内30余种中草药的分类种植,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药材的生长特性与功效。制作中药香囊、体验经络按摩等实践活动更是让学生们亲手触摸传统文化,不少学生在活动后表示:“原来中医药这么有趣,《诗经》里的植物都走进课堂了,以后一定要深入学习了解。”
“李叔,您这肩颈得注意,不要提重物,咱先艾灸一下。”在川口社区义诊现场,中医师孙振川点燃艾条给居民进行治疗。旁边的李阿姨摇着蒲扇喜笑颜开:“昨天喝了您开的薄荷、金银花茶,嗓子立马舒服了!”这样的场景在王益区的各个社区常态化上演,中医基层服务队像移动的“健康便利店”,把把脉问诊、针灸理疗送到居民楼下。
当中医师的银针扎进数屽村村民王大哥的肩井穴时,围观的大爷大妈们发出阵阵惊呼,稍后等王大哥舒展手臂惊呼“真神,没那么疼了”,大家立马排起队来等候诊疗,专家还对村民给出了个性化诊疗方案。此类活动不仅解决了农村村民的实际健康需求,更让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深入人心。
为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王益区组建了“中医基层服务队”,开展了“五进”巡回惠民医疗服务,并出台《王益区“中医基层服务队巡回惠民医疗服务”工作方案》构建了完整的实施框架,方案中明确了2025年3月至12月的活动周期,参与单位涵盖市区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对象覆盖辖区全体常驻居民。活动分为启动、实施、总结三阶段,确保全年服务“村、社区全覆盖”。
从草药园里的晨露到社区义诊的暮色,从孩童香囊里的药香到老人病历上的个性化方案,传统中医药文化正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肌理。这不仅是对"大医精诚"精神的当代诠释,更构建起一条从文化认同到健康获益的闭环路径。王益区正以中医药为纽带,在守护百姓健康的同时,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惠民价值的双重落地。
记者:罗速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