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南县的田间地头、街巷村落,有这样一群特殊身影:他们或是村"两委"干部,或是人民调解员,亦或是网格员,却有着共同的名字——"法律明白人"。自2022年起,商南县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为指引,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三年耕耘,培育出1041名法治先锋,实现128个村(社区)法治力量全覆盖,其中23人荣获省市荣誉称号,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标杆旗帜。
商南县坚持高位推动,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培育体系。县司法局联合宣传、民政等五部门出台《商南县“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明确选拔标准、培养路径和职责清单,将"法律明白人"工作纳入法治建设考核"硬指标"。创新建立"县统筹、镇推进、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层层压实责任、环环相扣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选拔环节,严格执行"四步十二关"工作机制,通过村民自荐、村委遴选、系统培训、严格考核的"四步筛选法",从法治素养、群众基础、奉献精神等十二个维度精准画像,确保选拔出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的基层法治骨干。这支队伍中,既有熟悉村情民意的"本土专家",也有法律专业出身的"行家里手",实现了专业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统一。
商南县建立起"线上+线下""集中+日常"的立体化培训体系。2022年首次开展677人规模的线上集中培训,通过"主会场+分会场"模式实现全员覆盖,围绕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高频法律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实务教学。2023年创新推出镇办巡回培训,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深入10个镇办,开展为期十天的"法治课堂进基层"活动,通过现场答疑、模拟调解等互动形式,切实提升实战能力。
常态化培训机制让学习成为日常。每年至少开展3次集中轮训,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通过线上指导、案例研讨等方式提供常态化业务支持。累计开展普法宣传200余场,组织庭审观摩、调解实战等教学活动50余次,让"法律明白人"在学中干、干中学,成长为懂法律、善调解、会宣讲的基层治理"多面手"。
这群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法治轻骑兵",正以多元角色深度参与乡村治理。他们是移动的"普法课堂",带着法律书籍走村入户,用方言土语讲解政策法规,让《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晦涩条文变得通俗易懂;他们是矛盾纠纷的"减压阀",创新构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他们更是法治建设的"设计师",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修订,推动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特色阵地,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在富水镇沐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高燕总结出"听、理、调、宣"四步调解法,通过耐心倾听诉求、梳理法律关系、情理法交融调解、同步开展普法,成功化解多起积怨已久的邻里纠纷。文明路社区的王双全将法律知识融入家长里短,用"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居民依法维权,让法治成为社区治理的鲜明底色。这些生动实践,正是商南"法律明白人"工作成效的缩影。
商南县"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锻造出一支扎根乡土的法治队伍,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路径。从制度设计到实践创新,从人才培育到作用发挥,每个环节都彰显着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智慧与担当。未来,商南县将持续深化培养工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效,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保障,让"法律明白人"成为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力量,奋力书写法治乡村建设的商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