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再量一次,确保两边都不吃亏!”6月16日,陕西省靖边县海则滩镇,民警手持卷尺,在村干部见证下翻开土地确权档案,为郝某与刘某两家重新丈量耕地边界。此前,模糊的界限引发冲突,塑料围网被毁,亲戚反目。清晰笔直的“新界线”立起,民警一句“一根水泥杆不值钱,伤了亲情多少钱也补不回”让两家人红了眼眶,最终握手言和。
海则滩镇的“界桩调解”,是靖边县公安局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植厚土的鲜活注脚。今年以来,靖边县公安局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创新提炼出以事前摸排“治未病”、事中调解“解症结”、事后回访“固成效”为主要内容的“三步闭环”工作法,使大量矛盾纠纷化于萌芽、解于基层。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化解矛盾800余起,化解成功率超过99%。
“治未病”——源头防范,织密风险预警网
矛盾化解,贵在见微知著。靖边县公安局将防线前移,以“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为契机,借力“提包警务”“清单式社区警务”,构建起“网格覆盖、群防群治、数据赋能”的源头摸排体系。民警辅警携带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清单深入千家万户,通过“进百家门、建百家群、知百家情”,建立起一本本鲜活的民情台账。
这张预警网络灵敏高效。中山涧镇的高某与李某因耕地产生矛盾,社区民警春耕期间巡逻时发现苗头,联动相关力量及时介入有效化解;黄蒿界派出所民警烈日下走访,敏锐捕捉到张某与赵某的土地边界争执,立即启动“六边矩阵”排查,掐灭了冲突升级的火星;周河镇集市上,羊绒收购商与养殖户因质量问题剑拔弩张之际,得益于“流动警务岗”对行业纠纷规律的日常掌握,民警10分钟内抵达现场平息了事态。靖边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人坦言:“这种‘治未病’的摸排,让90%的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即被发现,为后续处置赢得宝贵先机。”
“解症结”——多元联动,靶向发力精准破题
当矛盾显现,如何快速、有效化解是关键。靖边县公安局的答案是以“1+3+N”模式汇聚合力:“1”——社区民警牵头,“3”——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流程,“N”——广泛邀请调解员、治保人员、律师、公证员等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解纷格局。
东郊派出所处理车辆剐蹭纠纷,12小时内完成“查监控—定责任—促和解”全流程,高效的处置赢得群众认可,当事人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东坑镇的张某与闫某因砍树生嫌隙,民警邀请农业执法、镇村干部组成调解团,从法律禁令与邻里相处之道双管齐下,3小时促成双方互赔道歉。张家畔派出所统万路警务室发现某单位小区停车纠纷后,民警、网格员、司法调解员组成联合小组主动靠前,最终辟出双方满意的“睦邻通道”。
针对地域特点,各派出所探索出特色解纷路径:西郊派出所创建“四五四四四”工作法、宁条梁派出所推行“3+4+N”机制、东郊派出所设立“景茶调解室”……因地制宜的探索,有效缩短了化解周期。今年以来,800余起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其中98%在基层调解成功,“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愿景在靖边渐成现实。
“固成效”——闭环回访,扎紧防反弹篱笆
矛盾化解并非终点,防止“案结事不了”、杜绝“解而不和”同样重要。靖边县公安局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严格回访制度:社区民警录入矛盾后,根据分级,分别在3日内和30日内进行回访,并将回访质量纳入绩效考核,重点紧盯协议履行、当事人满意度和新隐患三项指标。
西郊派出所对一起房屋租赁纠纷连续3次回访,发现租户拖延搬离后立即二次介入,确保协议履行。席麻湾派出所回访春耕地界纠纷时,敏锐察觉双方因新苗种植再生摩擦,迅速组织“田间议事会”就地消除隐患。黄蒿界派出所回访土地纠纷当事人时,察觉双方心结未消,便巧妙组织他们共同维护灌溉设施,在协作中悄然修复了关系。今年以来,靖边县矛盾回访群众满意度高达96%,重复纠纷发生率下降18%,真正构筑起“化解—回访—巩固”的坚实闭环。
从带着卷尺铁锹深入田间地头,到汇聚多方智慧巧解千千结,再到不厌其烦的回访巩固,靖边县公安局的“三步闭环”工作法带来了可感可触的基层治理实效。今年以来,全县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1%与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