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土织布技艺已列入省级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
武功是神农后稷教民稼穑之地,传统的农耕文化,给了人们天然的分工,习惯的语言表述便是“男耕女织。”在没有大型机器的前工业化社会,土织布在武功乃至关中地区流传了数千年。早在东晋时期,武功才女苏蕙的织锦回文璇玑图诗就名扬天下。
土布的第一道工序是纺线,先用棉花搓捻子,再在纺车锭子上拧扯出一根细细的白线来。二是把纺锭上卸下的线上拐、成束,然后浆洗、晾干,重新在纺车上缠成线筒子。三是把所有线筒子进行“经线”工艺组合设计配色型,俗称“经布”。“经线”头儿的多少决定布匹的宽幅,而“纬线”就靠此后织布时手中织梭的穿引了。四是把经线再进行梳理,俗称“刷布”,后穿引整理成经线滚子,织布前期工序完成。后期便将经线滚子架上织布机,一位妇女独坐机上,靠均匀地脚踏、手扳,再把木梭在经线空间中左右穿梭,让经线和梭中的纬线相互交织,织出布面及图案来。
土布工艺从古一直流传至今,色彩、花形图案也在不断创新,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我县大力挖掘苏绘历史文化内涵,成立了咸阳苏绘土布工艺品公司,采取各种扶助和宣传措施,促进了土布产业的快速发展,土布生产形成规模,已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