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开放,深深根植于西安的城市基因,是新征程上充分扬优势、挖潜力的关键领域之一。
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要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肩负先行示范的重任,西安以更大气魄、更宽视野强化内外开放联动,以更高水平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外资,是观察一域发展活力的窗口,也是支撑区域发展、促进城市跃升的关键因素。6月16日至2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率西安市代表团出访法国、德国,话开放、谈机遇、谋合作,一场又一场座谈会商、产业推介、经贸洽谈密集举行……
6月24日至25日,市长叶牛平带队赴天津参加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主动对接众多外资企业,出席“长安之约:跨国企业交流会”,链接高端资源、洽谈优质项目、推动务实合作……
当内陆腹地不再被地理位置束缚,当国内外各类资源要素在西安这片热土高效集聚、流动、奔涌,当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西安这座“开放之城”步伐铿锵,与国际交往合作的舞台越来越大。
老朋友新合作 外资加码量质齐升
6月19日,德国慕尼黑,采埃孚集团ZF LIFETEC公司全球总部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西安市代表团与这家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签下合作协议,点火管及微型气体发生器生产线落子西安——这是在现有产线基础上再追投的扩能项目,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同一时间,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艳阳下塔吊林立、机械声此起彼伏,总投资1.5亿欧元的采埃孚气体发生器扩能及研发中心项目正加紧建设——这是采埃孚全球技术最先进、亚太地区唯一的气体发生器生产基地。
“西安汽车产业链高度聚集,与采埃孚合作前景广阔,我们有信心持续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在西安获得更好发展。”采埃孚集团ZF LIFETEC公司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斯塔克说。
不断加码的投资力度背后,是外资企业对投资地的充分信赖。
自1983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长安尼龙拉链厂落户西安,40年来,外资企业逐渐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走进西安阿尔斯通永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师傅们有条不紊,一台台产品有序下线,从这里销往全球……
19年前,这里还只是阿尔斯通在中国的普通生产基地。如今,这里已成为阿尔斯通全球最大的列车牵引电机生产基地,年产牵引电机数量超过6000台,应用在全球各类高铁、城际及城轨列车上,占比超过40%。
“西安作为制造强市的雄厚实力和优越营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发展土壤。我们将与西安在牵引系统升级、智能列车研发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耿明表示。
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阿尔斯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缩影。
全市各级干部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国际视野、全球思维,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创新,深入挖掘对外经贸合作潜力,促成更多高质量合作项目落地。外资企业与西安一路同行,共同迎接挑战、共同赢得机遇。外商外资已“链”入西安经济肌理,也共同塑造、成就了今天的西安。
2024年西安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超28%,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84%。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两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投资兴业。
总投资10亿元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陕西)有限公司搬迁新建项目正在建设中;美光科技追投43亿元的封装和测试新厂房正式破土动工;总投资43亿元的宜家荟聚刷新陕西外资商业体纪录;德国依必安派特亚太研发中心及风机制造项目顺利启动;美国百事公司西北首家生产基地落地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办公空间运营商IWG集团落子……
老朋友增资扩产,新朋友项目落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用“脚”投票:西安是一片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多维优势叠加 构筑外资“强磁场”
选择西安、深耕西安,背后折射的是外资对西安的坚定信心。他们缘何青睐这片土地?信心从何而来?
信心来自坚实产业基础的支撑力。
“西安是克诺尔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环节。”克诺尔全球轨道业务售后服务副总裁马里奥·拜纳特说,“选择西安,是看好这里制造业的强大支撑与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这有助于我们提升交付能力、扩大产能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力。”
克诺尔集团是全球轨道交通和商用车制动领域的翘楚。去年,克诺尔轨道交通系统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浐灞国际港;2025年6月21日,在德国柏林,双方再次签署深化一体化基地框架合作协议。
空客集团是全球商用航空领域的领头羊,从1985年与中航西飞合作至今,与西安结缘已有40年。多年来,空客与西安的合作不断深化,已拓展至翼盒生产、机身系统安装、增材制造等领域。
“西安是中国航空工业重要基地,航空产业生态齐全、创新实力强劲、产业配套完备,其供应链运行韧性、效率、产品质量已达到很高水平,对我们提升全球产能的作用不可替代。”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
6月18日,法国图卢兹空客集团总部,西安与空客集团就扩大航空零部件生产规模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推动构建高质量的全球航空产业链供应链。
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西安拥有37个工业大类,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制造业企业,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产业生态的强韧性构成了吸引外资的基础底盘,细分的垂直分工、多元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能让更多的产业合作落地扎根。
信心来自富集创新资源的驱动力。
从外资追投、加码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外资投资逻辑正悄然转变:从利用低成本优势布局制造端,转向将研发中心、技术中枢落子西安。
“爱森看中了西安高校人才众多、创新实力突出的优势,在西安浐灞国际港成立的全球第四家研发中心,是爱森全球首个专注于油气应用的研发中心。”法国爱森集团亚太区副总裁尼古拉·博斯表示。作为全球知名企业,爱森选择将研发中心落地西安,具有风向标意义。
这既是合作模式之变,更是西安强劲科创实力的生动注脚。西安积淀的人才优势和创新资源,成为外资企业的“优选项”。
信心来自开放枢纽升级的新活力。
5月22日,随着满载汽车、机械配件等货物的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鸣笛启程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量超2500列。
6月21日,德国柏林,西安陆港集团与德铁货运公司、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签署高标准集散中心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物流通道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
“杜伊斯堡港是中欧班列(西安)最大的境外场站,见证着中欧班列(西安)为两地架起经贸桥梁。采埃孚、博世等德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的运输行程,可从原本至少2个月缩短为最多3周。”德国杜伊斯堡港口股份公司董事长马库斯·邦恩表示。
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招商引资、深化合作的“金名片”。出访期间,潍柴动力德国凯奥公司等许多企业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成就充分认可,对布局西安、开展合作表现出强烈愿望。这张“金名片”不断提速、扩线、增效,横贯亚欧、联通陆海,让跨国企业投资西安实现本地化、进而走向更高水平的全球化成为可能。
近年来,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通道正在西安加快形成。西安正以更大力度拓通道、强枢纽、优网络、搭平台、聚产业,实现物畅其流、企强其链、产聚其群,不断壮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中欧班列经济圈。开放平台的叠加效应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触及世界的有力保障。
这种“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开放新活力”的多维优势,不断构筑引资留智的“强磁场”,让西安和世界的互动往来不断深入。
厚植发展沃土 开放能级再跃升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舞。外资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晴雨表”。
“最近我们的业务面临挑战,原计划撤资,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接沟通、迅速回应诉求,提出了务实且有效的解决方案。”博世力士乐股份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助理古一楠感慨。
博世力士乐是全球领先的传动与控制技术企业,深耕西安十五载,亟须转型发展。在西安的支持下,博世力士乐不仅没有撤资,还决定追加投资,从传统的重资产制造转向研发制造模式,计划十年内进行多次增资扩产。
“转型项目从立项到签约仅用了五个月时间,充分体现了西安速度。”古一楠说。
“西安速度”,正成为一种常态。
2023年11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丝路发展分会落户西安,让西安成为该协会在全国的第二个区域分会所在地。此外,叠加“自贸区+综保区”“陆港空港一体协同推进”等平台优势及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会议成果转化优势,澎湃“西”引力加速释放。
2023年12月,《西安市以制造业为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西安市加快开放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发布,提出鼓励外资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外资培育产业链集群、加强外资企业投资保障等系列利好政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以制度对接推进共生共赢,更能打造吸引外资的磁力之源。作为西安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载体,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不久前迎来八周年纪念日。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让海外投资者更加便捷地实现资金落地;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实现通关效率提升50%;推行“不见面开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超千万元;推出24小时预约通关、境内外保税维修等创新措施,有效衔接国内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挂“中央法务区”牌子,在全国率先建立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效衔接的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机制,形成公检法司全生态链法律服务保障体系;率先在全省开展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试点,颁发全省首张外国人创业签证……
从分散运营到系统集成,从物理联通到规则衔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重点领域,服务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累计探索形成751项创新案例,其中8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西安将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市投资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开放之路愈加精彩。
西安将以更开放自信之姿吸纳全球要素,深化经济内外循环良性互动机制改革,增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更高水平建设开放通道,更大力度促进贸易繁荣,更广范围整合创新资源,更深层次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更优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实举措拉紧人文纽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让更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