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陇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实施“四个一批”(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进措施,通过精准摸底、分类施策、创新盘活、规范调整,有效破解了帮扶产业项目运行中的堵点难点,切实推动全县帮扶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可持续化方向稳步迈进。
一、精准摸底、科学分类,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帮扶产业项目点多面广、情况各异,精准摸底是分类施策的前提。聚焦摸清底数“一张清单”,着力打好“组合拳”,确保摸底精准、分类科学、基础扎实。一是“理清范围”摸清底数。对全县2013年至2024年间的帮扶产业项目底数开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摸排,全面摸清项目库台账、资产台账、苏陕协作台账、中央单位帮扶项目台账,形成全县帮扶产业项目基础数据库,确保“不漏项目、底数清晰”。累计梳理项目资产636个,涉及资金7.04亿元。二是“逐项过堂”掌握现状。组建工作专班,对每个项目的当前运营状况、发展效益、存在问题等进行实地核查、深度摸排和综合分析,形成“一项目一档案”,为精准分类提供鲜活依据。三是“标准统一”凝聚共识。针对分类标准可能存在的理解差异,分层分类组织县级部门和乡镇开展政策解读与专题培训,通过充分研讨交流,明确界定四类项目的核心特征和划分依据,统一思想认识和工作标尺。四是“三级联审”精准分类。采取“镇村初判、部门会商、县级审定”程序,先由各镇对项目进行初步研判分类,再由县级主管部门结合职能和项目现状提出专业评审意见,最后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调度会审核确认,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四个一批”动态管理台账。经摸底分类,全县共确定巩固类项目458个4.499亿元,升级类项目114个1.563亿元,盘活类项目26个5803.7万元,调整类项目38个4013.9万元。
二、聚焦难点、创新路径,力促资产高效盘活
“盘活一批”是“四个一批”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点。陇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多元化盘活路径,有效激活“沉睡”资产。一是主体引入“市场盘活”。通过招引专业经营主体、优化合作模式、集体经济直接投入等方式开展盘活。陇县东风镇成功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对普乐塬村等4处低效苹果园实施基础设施修复、品种更新和标准化改造,实现果园项目有效盘活。二是资金撬动“精准滴灌”。在衔接资金安排上,对盘活类项目进行优先保障,靶向解决资金难题。目前已为19个盘活项目安排衔接资金497.4万元,预计9月底前所有项目将全面盘活启用。三是行业协同“破障解困”。针对项目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主动协调行业部门予以解决。陇县天成镇铁塬村冷库因电力问题闲置,通过对接协调电力部门,投入30万元对电力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冷库已恢复正常运营,用于苹果、食用菌等农产品存储销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四是园区赋能“整体激活”。依托产业园区平台优势,科学规划、整体盘活,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盘活项目9个,占盘活总量的35%。陇县温水镇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规划“一园八区一中心”,成功引入陕西润田丰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盘活香菇菌棒生产线,已产菌棒100万袋,带动园区内蔬菜、香菇、红薯、中药材、水产养殖等八大产业板块全面激活投产,实现产业链关键突破。

三、规范程序、稳妥处置,有序推进优化调整
“调整一批”涉及资产处置和权属变更,政策性强、敏感度高。陇县坚持依法依规稳妥处置、“一项一策”明确方向,有序推进调整工作。一是制度先行明确路径。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产业调整一批工作的通知》,清晰界定调整范围,规范“村级申请、镇级和部门审核、县级审批”三级程序,明确各环节时限要求,确保10月底前规范完成。二是评估论证奠实基础。深入拟调整项目现场,逐一开展实地调研和综合评估,严格对照处置条件,审慎区分调整与处置内容,精准界定调整资产的后续用途及权属。三是化解风险确保平稳。对存在债权债务纠纷、合同争议的项目,坚持“先化解、后调整”原则,积极协调化解矛盾、清算债务,待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后再履行调整程序。四是公开透明强化监管。在村级申请、公示等关键环节,县镇强化监督,行业部门现场指导,确保程序合规、过程透明、结果公正,经得起检验,保障调整后的资产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