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员联动”筑同心 “提质增效”助履职
近年来,柞水县政协紧扣新时代人民政协使命,以专委会“五员联动”机制为纽带、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动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为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当好“领航员”:筑牢思想根基,以政治引领正确方向。我们坚持筑牢专委会基础,确保专委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打造专业队伍。坚持“因事设岗、按需配人”原则,优化专委会设置,组建经济委等5个专委会、配备2~3人,实行“一人一岗一责”清单化管理。二是深化学习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月专题研讨+季书香政协+半年集中研讨+年度能力提升班”学习体系,开展“订单式”培训。经济委邀请专家解读乡村振兴政策,文史委组织红色研学,社法委举办宗教政策讲座,提案委开展5次提案撰写培训并组织现场协商。三是实化党建引领,践行初心使命。建立“总支引领、支部覆盖”模式,设立3个专委会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的重要会议精神集中宣讲11场次。创新“书香政协”品牌,组织专题讲座12期、读书会32场、参与委员400余人次。
二、当好“组织员”:激活协商效能,以机制创新提升议政质量。我们大力发挥政协专委会协商作用,以机制保证议政高效能。一是制度创新“专而优”。修订《专委会通则》等制度,专委会联合部门与镇办形成“专委会+部门+基层”模式,形成协同工作网络,推动政协调研成果获县委主要领导批示19次。二是履职尽责“专而深”。专委会推行“1+4”履职模式,每年至少1次专题调研、1次对口协商、1次微协商、1次提案督办,提案委聚焦停车难问题,组织“微协商”推动新增停车位1200个;社法委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提出“三方共担”建议,纳入民生实事,被人民政协报报道。三是服务民生“专而暖”。专委会依托特色委员工作室,2024年“微议政”“微协商”27次,解决民生难题18个,工商联界委员捐赠物资价值60余万元。专委会组织委员走访23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反映社情民意220条。四是跨界协作“专而广”。专委会组建跨界别调研组,教科委与经济委共研康养产业,文史委与社法委同推非遗保护。建立专委会与党政部门双向通报机制,2024年专委会参与重要会议12次,建议采纳率达90%。
三、当好“服务员”:架起连心桥梁,以精准联络汇聚界别力量。我们坚持优化专委会联络效能,确保联系群众高质量。一是常态化联系群众。专委会联系委员下沉社区,建立“委员+群众”结对台账,收集民生诉求122件,解决率达90%。委员为柞水“7·19”洪灾捐款103.2万元、捐物捐房价值519.3万元。二是建设专业化委员工作室。专委会对口联系13个委员工作室,组建法律、医疗等服务队,组织“送法进乡村”“义诊到家门”等活动16场次,受益群众4100多人次。三是打造智能化智慧平台。专委会开发提案智慧管理系统,设置“民声直通车”模块,实现群众诉求“一键提交、限时办结”,去年解决留守儿童入学、乡村道路维修等15件民生问题。
四、当好“联络员”:织密协作网络,以载体创新激发履职活力。我们坚持发挥专委会联络渠道,确保发挥载体好作用。一是推行“四联系四促进”工作法。主席会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专委会联系界别、党员联系非党委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工作网络。二是贯通“三级履职平台”。构建“专委会牵头—委员界别小组落实—镇办联络组协同”网络,9镇办设立联络组,延伸履职触角。三是项目化推进履职。将年度任务分解为11个子项目,实行“挂图作战”,推动新增中药材基地3万亩、民宿集群5个。专委会牵头组建民主监督小组,运用“听看访查评比改”七字诀,助推16个重点部门作风优化、工作提速。
五、当好“宣传员”:奏响时代强音,以凝聚共识画好最大同心圆。我们坚持专委会宣传有特色,确保发出政协好声音。一是线上宣传有声有色。政协公众号开设“委员风采”等专栏,发布500余篇原创文章,制作委员短视频9期,年浏览量突破6万人次。二是线下宣传有影有形。社法委每年推介10名优秀委员,文史委编撰《柞水非遗文化》等文史资料,将民歌制作成视频传播,引发巨大反响。三是政策宣讲有温度有深度。专委会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党的政策进万家”11场次,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覆盖1500余人次,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