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温天气的危害有哪些?
高温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 中暑:体温调节失衡,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热射病:中暑的重症形式,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随意识模糊、抽搐,需立即急救。
•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高温下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心脏病、中风等发病概率上升。
•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流失,可能引发肌肉痉挛等。
二、不同人群如何做好高温防护?
(一)户外工作者
• 穿戴防护装备:戴宽檐帽、太阳镜,穿透气浅色衣物,减少皮肤直接暴晒。
• 定时休息补水:每1-2小时到阴凉处休息,饮用含盐分的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
•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出现不适及时使用。
(二)老年人与儿童
• 保持室内凉爽:使用空调或风扇,避免长时间待在闷热环境中(室温建议控制在26-28℃)。
• 关注身体状态:老年人若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及时测量体温;儿童活动后注意观察是否有中暑迹象。
• 少量多次补水:老人和儿童对脱水的感知较弱,需主动提醒喝水,避免饮用过多冷饮刺激肠胃。
(三)孕妇及慢性病患者
• 减少外出:高温时段(10:00-16:00)尽量待在室内,如需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
• 监测健康指标:慢性病患者按时服药,关注血压、血糖变化,若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
三、高温天气的居家与出行建议
• 居家防暑:
◦ 关闭朝阳窗户,拉上遮阳帘,必要时使用隔热膜。
◦ 合理用电,避免空调长时间低温运行(建议设置为26℃以上),定期开窗通风。
◦ 准备冰袋、凉席等降温物品,储备足够的饮用水和防暑药品。
• 出行注意:
◦ 避免自驾时车内密闭,提前开启空调降温,车内备足饮用水。
◦ 乘坐公共交通时,选择有空调的车辆,避免拥挤闷热。
四、中暑了怎么办?
1. 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保持呼吸通畅。
2. 物理降温:用冷水擦拭身体、敷冰袋(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
3. 补充水分:若患者意识清醒,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喝浓茶、咖啡。
4. 及时就医:若症状持续不缓解立即拨打120送医。
五、高温天气的饮食调理
• 多吃清热解暑食物:如西瓜、黄瓜、绿豆汤、冬瓜等,既能补水又能降温。
• 补充蛋白质:适量摄入鱼、蛋、豆制品,增强身体抵抗力。
• 避免辛辣、高油食物:这类食物易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引发上火或消化不良。
高温天气不可小觑,做好防护才能安然度夏。记住“防晒、补水、休息、监测”四大原则,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应对,让酷暑不再成为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