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月芬芳,文明花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名单。我市15个集体榜上有名,创历史最佳成绩。为充分展示全市精神文明共建共享的创新实践,从即日起,文明铜川公众号推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风采展】专栏,集中展示先进集体的工作风采、精神风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天白云下,整齐的民居和郁郁葱葱的蔬果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夏日清晨,走进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一幢幢整齐排列的红色小洋楼映入眼帘,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房前的小菜园里,黄瓜、葡萄等蔬果绿意盎然;休闲广场上,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孩童追逐嬉戏,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这个曾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如今已蜕变为“全国文明村”,并揽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文明号”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其背后,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文明乡风浸润乡村的鲜活样本。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过去攀比严重,有的人打肿脸充胖子,没钱也要借钱,一场红白事花了不少钱。”村民李保保说:“自从把婚丧嫁娶纳入村规民约后,现在办一场婚礼能省五六千元。”
2016年,双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礼金标准、宴请规模等纳入村规民约:婚礼需提前报备,由理事会统一操办流程,会长免费主持;丧礼严格执行“一三四八”原则,每盒香烟不超过10元,每瓶酒不超过50元,宴席每桌不超过200元……这一举措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让村民卸下经济重担的同时,树立了文明新风。
如今,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新风已吹遍双碑村每个角落,少了酒席攀比的喧嚣,多了邻里互助的温情,文明之花在村规民约的“土壤”里悄然绽放。
典型引领“树”起向善标杆“评选一人,带动一片。”双碑村以榜样力量激活文明“细胞”。
在双碑村,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好孝子”不断涌现,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在村民温夏珍的家里,“好媳妇”的荣誉证书格外醒目。“我照顾老人20多年了,在村上获得表彰算是比较早的了。自从村上年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孝顺老人的人越来越多了,家庭都更和睦了。”温夏珍的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双碑村,每逢“七一”“重阳节”等节日,都会表彰“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文明户”“优秀党员”“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7年来累计评选205户,使村民有榜样可学、有目标可比。村头的“红黑榜”表彰优秀、激励后进,形成了“人人学先进、户户争光荣”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道德讲堂”的创新实践。村上采用“大讲堂+小课堂”模式,邀请乡贤、党员用方言讲孝道、说家风,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此外,村里将“孝子”“贤媳”纳入班子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让文明标杆成为乡村治理的“领头雁”,实现“选树一个、带动一群、影响一村”的连锁效应。
文明阵地“聚”起和谐能量在双碑村,幸福院不仅是老年人的乐园,更是邻里互助的“情感纽带”。村民经常自发送来蔬菜粮食,义务为老人做饭、洗衣,“好人好事光荣榜”记录着每一份善意。
幸福院里,老人们坐在按摩椅上一边按摩一边聊天,享受惬意的晚年生
“每天来这儿看看新闻、喝喝茶、按按摩,和老伙计们拉拉家常,心情都是舒畅的,中午再吃一碗软和的细面,别提有多幸福了!”75岁的郭富胜夸赞道。
“婆媳澡堂”的建设也是双碑村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澡堂专门为父子和婆媳免费开放,儿子陪父亲、媳妇带婆婆共浴谈心,看似寻常的场景,却让家庭矛盾在热气氤氲中悄然化解。
“‘婆媳澡堂’建成投入使用后,来陪老人洗澡的村民很多,家庭关系越来越和谐了。”双碑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亚峰的话,道出了“小澡堂”的大作用,凝聚了家庭温情,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多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民主议事协商工作,凝聚了民心,让大家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更激发了大家内心的文明自觉。”双碑村党支部书记郭长全表示:“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优化乡村治理,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是对双碑村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双碑村的成功经验,将在我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更多的乡村绽放文明与繁荣的绚丽光彩。
记者:张红
来源:铜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