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精准对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城市广场作用,因地制宜挖掘广场文化内涵,打造主题特色场景,满足全龄段市民多元化需求,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
晚饭过后,溽暑渐散,微风轻拂,在定边火车站广场,随着动感音乐响起,人群迅速聚拢。今年60岁的赵凤琴身着鲜亮舞服,步履轻快地融入舞动的人潮。在这里,男女老少踩着欢快节拍尽情摇摆,舞步翻飞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退休后的赵凤琴拥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广场舞成了她晚年生活的新寄托。
市民 赵凤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每天早晚坚持锻炼,跳广场舞,心情好了、疾病少了、认识的朋友也多了,真的很不错。
如今的城市广场,已成为集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文化场所。同时,还是各类民俗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展演平台。闲暇时,剪纸、秦腔、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轮番展演,吸引着众多市民驻足欣赏,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市民身边生动传承和弘扬,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定边县中老年秦腔文化协会 刘政发:我们这些秦腔爱好者,经常在县城的广场为老百姓演出,为的就是把古老的秦腔永远地传承下去。
当传统文化在广场上焕发活力,社区广场更成为连接邻里情感、增强社区向心力的“连心桥”。马莲社区周边分布的东正街广场与好人广场便是周边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广场内,平整的活动场地、怡人的绿化、齐全的健身器材以及完善的夜间照明,为居民打造了安全舒适的公共空间。茶余饭后,居民便信步于此,随乐起舞、切磋棋艺、锻炼身体,邻里闲话家常等,充满了烟火气的日常场景,成为居民“走出家门即享幸福”的真实写照。
定边街道马莲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 于巧霞:社区积极协调场地组织老年乐团、家庭教育分享等活动。支持居民自发组建团队,营造更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温暖的生活场景背后,是定边县紧扣群众需求,持续加码民生投入,全力推进广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县域内已建成31个功能完备的广场,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改造工程,新增191套健身器材、558个休憩长椅、1073个观景灯,为群众打造综合性公共空间。
中共定边县委文明办干部 薛世飞: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广场开展文明宣讲、美德展演等活动,推动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融合,同时引导群众参与管理。让广场成为兼具烟火气与文明味的精神高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每一个平凡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