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陕西 > 正文

把医院“种”进社区

0
分享至

费用按照社区医院的标准收取,服务对标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花最少的钱可以就近、择优看好病,这就是卫星医院的魅力所在。

“卫星医院”建设是西安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城市医联体建设新模式,由大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探索实践“资源下沉、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形成“核心-卫星”协作网络,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级医院运行效率,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2023年初,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西安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卫星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24年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卫星医院建设扩面增量提质的通知》。截至目前,西安各市属医院已陆续建成33所卫星医院,辐射7个行政区和3个开发区。

当把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种”进基层社区,卫星医院的运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西安市中心医院医生(右二)与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一起商讨患者治疗方案。

资源下沉

居民就医体验不断改善

实力是核心,当社区诊疗的实力真正“硬核”起来,“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是否靠谱”的担忧就成了“过去式”。

5月28日上午,65岁的李师傅刚刚做完康复训练返回病房。“以前觉得康复只能去大医院挤床位,现在家门口就有大医院的好医生,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李师傅轻轻摩挲着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疤痕,满是感慨。

李师傅住的病房在西安市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还有一个名称,叫西安市红会医院卫星医院。

前些日子,李师傅不慎跌倒导致髋部骨折,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做完手术后,医生根据他的家庭住址,按照分级诊疗绿色通道,安排他到就近的卫星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走进李师傅的病房,床头挂着的康复计划表引人注目,这是西安市红会医院与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制定的,从康复进程到每日注意事项,每一项都写得清清楚楚。更让李师傅惊喜的是,在卫星医院住院期间,每周都会有红会医院的主治医生来查房,跟在红会医院住院一样让他放心。“像我这样腿脚不便的患者,最担心术后的康复和复查,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继续康复治疗。这里环境好、很安静、离家近,家人朋友来探视、送饭也很方便。”李师傅连连称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报销比例还要更高一些呢,这笔账咋算都划算呀!”

这是西安市红会医院卫星医院的日常图景。如今,西安市红会医院已成立卫星医院14所,开放床位433张,累计为1.2万余名患者打通了分级诊疗绿色通道。

西安市红会医院医生与未央区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一起为患者换药。

云端查房

多媒体联合门诊打破空间壁垒

为全面提升卫星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诊疗技术水平,三级医院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起立体化帮扶体系。联合查房、“手把手”带教、定制化培训……三级医院从标准化诊疗流程再造到特色专科共建,从人才梯队培养到远程医疗平台搭建,为卫星医院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传统远程诊疗曾困于“纯视频会议”的局限,专家隔着屏幕难以全面评估病情。卫星医院建立后,“搭建多媒体联合门诊系统”成为破局的关键。

5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卫星医院——西安未央区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该中心的联合门诊室,红会医院的专家正通过屏幕实时传递指令:“把探头再往左移两公分,注意这个阴影区域!”屏幕这边的社区医生手持设备精准操作,屏幕两端的白大褂在光影交错中形成无缝衔接的诊疗链条。

这套系统打破了空间壁垒,实现了“云端查房”与现场诊疗的深度融合。遇到需要联合诊疗的患者,卫星医院医生只需轻点屏幕,便能一键呼叫专家接诊。借助多路高清视频和智能设备,上级医院的医生不仅能完成“视触叩听”等常规检查,还能即时调取电子病历、分析影像胶片。

“就像专家之手伸到了社区诊室。”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娟利感慨道。不久前,一名在社区首诊的患者正是通过这一系统被专家敏锐捕捉到心梗风险,经绿色通道快速转诊到红会医院,成功化解了病情危机。

如今,这套医疗“卫星网”已成为基层健康的“安全卫士”。患者无需奔波三甲医院,在社区就能享受名医诊断;疑难病症通过系统实时会诊,符合指征的患者快速转入上级医院接受精准治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不再是口号,而是每天上演的真实场景。

未央区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家指导

助力基层医疗技术提升

卫星医院的运行模式,不仅缓解了三级医院的接诊压力、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发挥了作用,也让基层医生得到专家的指导,助力基层医疗技术的提升。

2024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与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打造卫星医院,如今,这里的医疗服务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慢阻肺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许多患者往往在疾病早期未能及时察觉,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从今年开始,每周五,西安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的专家都会来到卫星医院,为居民免费筛查慢阻肺,帮助更多人及早发现慢阻肺的隐患,守护呼吸健康。

“不用再去大医院排长队挂号,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号,以往在大医院里挂号,可不容易。”提起卫星医院带来的便利,社区居民纷纷点赞。骨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众多科室的专家每周坐诊,让居民们直呼“惊喜”。

与市中心医院合作后,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也明显增多,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前来坐诊时,还会开展带教查房,基层医生从查体手法的细微差异,到诊疗思路的逻辑推演,在手中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下要点,还特意拍下专家示范的神经反射检查动作,反复观摩学习,对疾病诊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还前往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成功开展了颈部血管、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新项目。

同时,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市中心医院建立了检验送检机制,部分此前在社区无法开展的检验项目,如今采样后就能送到市中心医院检测,患者不用去市中心医院排队,拿到结果的速度也与在市中心医院基本无异。

从家门口看专家、免费疾病筛查,到技术升级,卫星医院正实实在在地提升着居民的就医体验,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走进社区、惠及群众。

西安市中心医院医生(右一)在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为患者检查。

“种医院”更要注重种子的后期成长

办好“家门口的医院”是满足老百姓的民生期待。这份期待,是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更是对医疗服务质量最朴素的需求。它提醒我们,医疗改革不是简单的资源“搬家”,而是要让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强筋健骨”;专家下沉不能是“蜻蜓点水”式坐诊,而应成为扎根基层的“常驻军”;技术下沉不是照搬设备的“表面功夫”,更需培育一支能熟练操作的“本土战队”;设备下沉不仅是硬件升级,更要实现与上级医院的“数据互通”,让诊断更精准、更高效。

如今,通过卫星医院的建设,西安社区医院的医生能精准解读CT影像,康复室里的仪器不再蒙尘闲置,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也愿意主动把“健康档案”留在社区,这正是“卫星医院”的成功之处。

跑路少、看得好,还报销多,这些散落在西安大街小巷的卫星医院,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医疗生态。它们像蒲公英的种子,将优质医疗资源播撒到基层,在社区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守护百姓健康的参天大树。这是属于西安百姓的健康新日常,也是医疗改革最温暖的注脚。

医疗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但只要我们锚定“实力提升”这个核心,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与信任,就能把市民眼中的期待之光,转化为对“家门口医院”的笃定与依赖。只有让每一所卫星医院都充满“硬核”实力,才能让百姓真正放下心来,在熟悉的街巷里,拥抱稳稳的健康和幸福。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少林寺新方丈上任第一天,就干了4件事,件件都像在打释永信的脸

少林寺新方丈上任第一天,就干了4件事,件件都像在打释永信的脸

隐于山海
2025-07-30 21:44:16
国防部举办盛大招待会

国防部举办盛大招待会

政知新媒体
2025-07-31 21:52:31
很遗憾,中国已经错过了催生的最好时间

很遗憾,中国已经错过了催生的最好时间

小星球探索
2025-07-31 12:58:24
杨幂外滩吃饭被偶遇!开着国内唯一一台定制粉蓝色法拉利,好拉风

杨幂外滩吃饭被偶遇!开着国内唯一一台定制粉蓝色法拉利,好拉风

深析古今
2025-07-31 07:44:39
胡锡进:男子发声被上门警告是火上浇油 梅新育被禁言 踩了谁尾巴

胡锡进:男子发声被上门警告是火上浇油 梅新育被禁言 踩了谁尾巴

甜柠聊史
2025-07-31 07:54:00
上海天又漏了!晚高峰暴雨来得太突然,网友:路都看不清!周末更刺激

上海天又漏了!晚高峰暴雨来得太突然,网友:路都看不清!周末更刺激

新民晚报
2025-07-31 21:05:08
中美瑞典谈判,谈的是贸易,更是规则

中美瑞典谈判,谈的是贸易,更是规则

丁刚看世界
2025-07-31 17:09:22
杨景媛又被爆3件往事:剪个头发能上校内媒体被狠夸,信息量很大

杨景媛又被爆3件往事:剪个头发能上校内媒体被狠夸,信息量很大

振华观史
2025-07-31 19:40:26
恶魔杨景媛,为何能保研香港浸大?背后内幕曝光,让人怒发冲冠

恶魔杨景媛,为何能保研香港浸大?背后内幕曝光,让人怒发冲冠

麦小柒
2025-07-31 14:10:41
轿车前10米外自行车摔倒司机被索赔,当地交警:正在调查这起无接触事故,还未划分责任

轿车前10米外自行车摔倒司机被索赔,当地交警:正在调查这起无接触事故,还未划分责任

极目新闻
2025-07-31 20:15:23
多人吃后发烧、腹泻、呕吐,产品紧急下架,当地12345回应已立案!上海有多家门店

多人吃后发烧、腹泻、呕吐,产品紧急下架,当地12345回应已立案!上海有多家门店

环球网资讯
2025-07-31 21:47:14
博士实名质疑武大杨景媛论文写“一只文献,两支文献”:欢迎来我这里上门警告!

博士实名质疑武大杨景媛论文写“一只文献,两支文献”:欢迎来我这里上门警告!

小星球探索
2025-07-31 10:20:13
创造历史!小孩姐于子迪获世锦赛铜牌,世界泳坛近89年第一人

创造历史!小孩姐于子迪获世锦赛铜牌,世界泳坛近89年第一人

全景体育V
2025-07-31 21:29:07
桂林卫健委通报网传“市民反映问题被怒斥”:涉事人员停职

桂林卫健委通报网传“市民反映问题被怒斥”:涉事人员停职

大象新闻
2025-07-31 21:45:56
确诊超6000例!一地免费核酸筛查!广州全市中风险!华山医院最新提醒

确诊超6000例!一地免费核酸筛查!广州全市中风险!华山医院最新提醒

极目新闻
2025-07-31 15:36:03
主持人刘芳菲不再隐瞒,坦白跟释永信的关系,一句话亮明态度

主持人刘芳菲不再隐瞒,坦白跟释永信的关系,一句话亮明态度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7-31 17:14:46
最高500%关税!中美48小时谈判结束,中方遭美威胁后强硬表态

最高500%关税!中美48小时谈判结束,中方遭美威胁后强硬表态

史纪文谭
2025-07-31 15:23:52
日媒:两名中国人在东京街上遭4人用铁管殴打受重伤

日媒:两名中国人在东京街上遭4人用铁管殴打受重伤

环球网资讯
2025-07-31 10:49:51
俄罗斯国家媒体给乌克兰发了个警告

俄罗斯国家媒体给乌克兰发了个警告

山河路口
2025-07-31 21:02:14
过来人告诉你,草原根本没有诗和远方,你住上三天就知道了

过来人告诉你,草原根本没有诗和远方,你住上三天就知道了

大道微言
2025-07-30 10:49:09
2025-07-31 23:15:00

头条要闻

释永信老家人:他大哥曾去少林寺 回来时尼龙袋装满钱

头条要闻

释永信老家人:他大哥曾去少林寺 回来时尼龙袋装满钱

财经要闻

吴晓求刘煜辉对谈:讲透A股未来趋势

体育要闻

创历史!12岁于子迪世界泳坛近89年第一人

娱乐要闻

站位暴露咖位:C位亮了

科技要闻

乐道L90售价26.58万元起 李斌:立马交付

汽车要闻

连续掉头/丝滑避让 传祺向往S7辅助驾驶有点东西

态度原创

本地
家居
手机
亲子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躲进雅安过几天大熊猫式慢生活

家居要闻

光影交汇 现代美学设计

手机要闻

苹果17系列又要涨价 折叠屏不到15000?

亲子要闻

普通家庭如何带孩子见世面?不需要花很多钱,家长早看早知道!

军事要闻

俄乌冲突再创“无人机空战”新模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