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一位江南姑娘的西部法治梦
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中,有这样一位青年律师——姚昕怡律师,她是浙江海兴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一个土生土长的嘉兴姑娘。2024年,得知司法部启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选拔东中部青年律师到西部锻炼,她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表,为“法律人的担当”写下生动注脚。面对亲友“去西部吃苦值不值”的疑问,她笃定地说她有一个去西部支援的梦,或许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义。就这样,她在去年夏天最炎热的时候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秦岭深处——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
润物有声:让法治种子在校园破土生长
在洛南县的校园里,姚昕怡律师的普法课堂总能让孩子们眼睛发亮。她摒弃枯燥的法条宣讲,以“校园欺凌情景模拟”开启对话,让学生们去想象校园欺凌中“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都会做什么。她和孩子们谈论自己遭遇过的被欺凌的故事,也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说出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欺凌事件。她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形成以及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当少男少女们在课堂的尾声庄重进行法治宣誓,让她更坚信:少年心中种下的法治意识,终将长成守护社会的参天大树。
乡野剧场:把法言法语变成泥土里的故事
“我们今天谝闲传,讲讲小张的事情……”面对乡村普法的现实困境,姚昕怡带着原创的“小张的人生法律剧本”走进洛南乡村的田间地头和沟沟岔岔,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串联起一个普通公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让村民从一开始的正眼都不瞧,到后来追着发表意见说“姚律师,我觉得他这个行为不合法……”。她耐心为每一个遇到困难的群众解答法律问题,从一开始完全听不懂当地的陕南方言,到现在已经能和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讲清楚他们遇到的问题该怎么处理。
法外有情:在刚性条款中守护人性温度
在办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她了解到被告人是省外户籍,原则上需要回户籍地接受社区矫正,但他的家人全都在洛南生活,孩子也在洛南上学,如果回原籍接受社区矫正,必将面临骨肉分离的局面,不利于矫正改造。为此,姚昕怡律师积极沟通检察院、法院和社区矫正机构,为被告人争取到就近社区矫正的机会,让被告人在为期一年的社区矫正中免于脱离家庭,安心工作生活。这名被告人在拿到法院判决后,真诚地对姚律师说:“我知道我当时真的是太冲动了,这才犯了错,我以后一定好好遵纪守法,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非常感谢您这段时间的帮助。”这样的忏悔和感谢,使她更坚定了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意义。
政民纽带:行政复议中的法治担当
姚昕怡律师协助政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仔细地去倾听申请人的诉求,她也详细回应申请人的困惑,在一起涉及房屋违建行政处罚案件中,她跨过破碎的水泥砖站到申请人的面前,听申请人讲了这座房子的前世今生,也看到了申请人为此付出的血与泪。在与执法部门的沟通中,她极力促成执法部门同意调解,最终仅以最低标准对申请人处罚,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而面对部分无理取闹的申请人,她也坚定地打开复议决定,告知申请人执法部分的法律依据及给出维持决定的合法理由。
姚昕怡律师的西部锻炼仍在继续,她把过去在东部获得并积累的经验带到西部,也将带着西部的经历更好服务法治建设,一以贯之地做一个有良心、有温度的新时代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