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3日,我校第一学部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共1300余名师生,开展了以“探索秦汉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一次将历史、科技、环保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学习之旅。
第一站北控西咸科技环保公司
研学首站,师生们来到了北控西咸科技环保公司。同学们首先参与了“皇后玉玺”主题刻章活动,选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刻章坯体,参照西汉“皇后之玺”进行创作。在刻章过程中,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艺术对话,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深化了对秦汉文化的理解。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生活垃圾从分类、压缩到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在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各类垃圾处理数据;在资源化车间,大家见证了废塑料变身环保建材的神奇过程。巨大机械臂精准分拣垃圾、生化技术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沼气发电,这一切都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对环保的强大推动作用,也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心中悄然扎根。
一场名为《开挂的秦汉》的专题讲座,将同学们带入了秦汉时期辉煌的科技世界。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揭示了秦汉时期令人惊叹的科技成就。从统一度量衡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到直道、灵渠展现出的卓越基建智慧;从《九章算术》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到秘密武器铜镞的改良技术,无一不让同学们为之赞叹。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铜镞的“神奇威力”,高二(7)班张同学在笔记中写道:“课本上的‘车同轨’‘书同文’在这里变得具象,我们祖先的智慧令人自豪!”
第二站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这座依秦汉遗址而建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着各类秦汉文物2万余件,是一座展示秦汉文明的宝库。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在帝国肇始展区,秦公钟、商鞅方升等文物,诉说着秦国变法图强的艰辛历程;天下一统展区的兵马俑、青铜剑等展品,仿佛让大家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感受秦朝军事科技的强大;大汉雄风展区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展现了汉代工艺的巅峰水准;青铜器展区中,工艺精湛的铜车马构件,让同学们对古人的技艺赞不绝口;秦汉科技厅里,水力天文仪、弩机制作技术等展品,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叹。
在“城与陵”展厅,都城与帝王陵墓的展示,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秦汉时期的政治秩序与文明传承。咸阳的中轴对称彰显皇权至上,长安的里坊制度反映社会治理的成熟,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军阵、汉陵的礼制建筑群,更是让大家惊叹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宇宙观和家国一体的治理智慧。一位同学感慨道:“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上,我们仿佛听见了秦弩破空的声音。那些历经两千余年仍寒光凛凛的箭镞,诉说着秦人‘物勒工名’的严谨与智慧。”
“技与美”展厅则通过创新的展陈方式,让同学们从多个感官感受秦汉文化的魅力。在“五色中华”模块,感悟中华先祖的智慧;在“锋亳辉映”展区,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舞影曲落”区域,感受跨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炉中余香”展区带来独特的嗅觉体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同学们对秦汉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更是将研学推向了高潮。杜虎符见证政治制度变革,五铢钱反映经济繁荣,兵马俑彰显军事强盛。当灯光暗下,全息投影再现“车同轨,书同文”的历史场景时,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秦汉文明不仅塑造了中国的过去,更奠定了今日的文化基因。
教育一处主任、第一学部主任何如筠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希望同学们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历史教研组长杨旭老师也对“皇后玉玺”刻章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沉浸式学习效果远超课堂讲授。高一(13)班丁同学说,这一天,我们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也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文化自信,就从了解自己的历史开始。
同学们浸润“行走的课堂”,在亲身实践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了青年一代的文化使命感。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既源于对优秀传统的坚守,更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相信同学们会将这次研学的收获铭记于心,守护文化根脉,践行环保理念,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撰稿|董佳文 车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