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际教学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5月20日上午,商南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商南县高级中学六名学科骨干教师走进鹿城中学,开展主题为"示范引领促成长 携手共研启新程"的送教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六节精品示范课、跨学科研讨和深度教研,为两校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桥梁,展现了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创新实践。
精准施教:示范课彰显育人匠心
上午8时50分,送教活动正式启动。商南县高级中学六位教师立足不同学段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语文教师朱琳在高二课堂中执教《扬州慢》,以"AI作图感受诗词之美"为教学主线,通过意象品析、对比阅读和配乐吟诵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姜夔笔下"荠麦青青"的扬州城,感悟宋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数学教师雷星以高超的课堂驾驭、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思政教师李芳以《法律与生活》综合探究三"企业创办之旅"为蓝本,模拟公司注册、合同签订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市场规则与法治精神。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特点,阮宵老师的《法治社会》围绕“以法之名,护航美好生活”总议题,阐述法治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意义等内容,同时运用AI技术手段,通过“普法小贴士”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互动性强。历史教师朱山霖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一课中,巧用三个探究六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家国情怀;物理教师熊晓慧的《万有引力定律》示范课以生动案例导入,借助多媒体演示行星运动,引导学生推导定律公式,设置互动问答、小组探究环节,激发学生思维。
靶向教研:聚焦课堂改革的真实痛点
示范课结束后,分学科研讨活动火热展开。在语文教研现场,朱琳老师分享了"古典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设计理念,提出"意象解码—情感共鸣—文化传承"的阶梯式教学策略,鹿城中学教师李文明感慨:"AI赋能,跨界教学,让千年文化在科技中绽放光芒。”数学组围绕雷星老师的课例展开激辩,针对"二项式定理与现实问题的联结边界"问题,共同探索数学建模的规律性。
思政学科的双课研讨成为亮点。李芳老师的企业模拟案例与阮宵老师的法治议题形成呼应,引发"如何在不同学段贯通法治教育"的深度讨论。物理教研组则聚焦实验创新,熊晓慧的智能动态演示,赢得满堂喝彩。
长效赋能: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
此次送教活动是商南县推进"校级联合共赢发展"工作的重要实践。商南县教研室副主任周忠在总结中指出:"六节课呈现出三大共性突破——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学科思维的显性化培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为两校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画卷,正随着这样的深度互动徐徐铺展。当朱琳老师的宋词吟诵声与熊晓慧的AI智能演示实验同时在城乡课堂回荡,商南教育人用行动诠释着:优质教育的灯火,终将照亮每张课桌。(李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