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柞水县政协围绕“及时化解矛盾,减少越级信访”主题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乾佑街道办等11个单位分管负责人与6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聚焦基层治理痛点,以创新思维探索信访矛盾源头化解机制。会议不仅总结当前工作经验,更通过多方对话碰撞出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构建和谐县域生态注入新动能。
现状剖析:信访矛盾折射基层治理“关键点”
会上,各职能部门以事例数据为支撑,分析当前信访矛盾特点。县信访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接待来访350批1075人次,越级集访和个访存在,涉及土地纠纷、拆迁补偿、邻里矛盾等多方面问题。今年以来,信访及越级访较去年同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预计下半年全县信访压力会持续增大。乾佑街道办分管负责人谈到,基层调解力量薄弱、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是矛盾升级主因。“部分村委调解员缺乏法律专业知识,面对复杂纠纷往往束手无策。”下梁镇补充道,群众对信访程序认知不足,导致“小事拖大、大事闹访”现象时有发生。
柞水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谈到,今年1-4月,全县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57件、化解255件,高于全市平均值。矛盾纠纷类型以婚恋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森林纠纷、损害赔偿纠纷为主。纠纷化解主体以镇、村两级占据多数。从综治角度分析,信访量与法治意识成反比关系,普法宣传覆盖率高的村(社区),信访率明显下降。这一现象引发热议——如何将综合治理思维融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成为破解信访矛盾困局的关键切口。
创新实践:多元机制筑牢矛盾“防火墙”
针对现状痛点,各部门推出创新举措。县司法局建立“调解+普法”双轮驱动模式:在全县成立调解组织115个,为个村配备法律顾问,开展法律顾问培训、村级人民调解员培训52场次,2600人次,兑现以奖代补案件补助23.5万元。为全县人民调解组织筑牢第一道防线提供支持和保障,县司法局同志介绍。县公安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对群体性事件做到“三早三快”(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快反应、快处置、快化解),依法打击违法上访行为,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凤凰镇探索“网格化+基层治理”机制,推行“一站式”调解,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1件。县住建局聚焦民生领域,设立信访接待室,安排专人值班,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开通网上信访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方便群众反映问题,确保信访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县住建局分管负责人说。
协商共识:构建“三位一体”治理生态
在座谈协商环节,委员们与部门和镇(办)分管负责人围绕“如何形成长效合力”展开深入座谈协商。付侨鹏委员在座谈中说:矛盾纠纷处置不当,就升级成信访,进而造成越级访等现象,目前在矛盾纠纷化解及信访案件处置方面存在相互推,都不想搭手,活力不足现状;信访人很多合理诉求在答复方面有问题,在处置程序上不规范。建议相关部门和镇(办)在机制上要统一,在对信访人的答复方面口径要一致,在权力和责任上要匹配。田光明委员建议,建立“信访调解人才库”,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乡贤名人等资源,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梁红委员则呼吁强化部门联动:“家庭情感纠纷、土地纠纷等涉及(镇办)、公安、司法、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多个部门,应设立联合调解专班,避免等待观望、推诿扯皮。”曾维鹏委员建议,各镇(办)落实“日排查、周研判、月调度”工作机制,建立“网格排查 + 多元调解”体系。信访部门督促落实好接访下访制度,建立健全越级访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督办,第一时间协调,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柞水县委政法委负责人积极回应委员关切,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县、镇(办)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相关部门,选派业务骨干进驻,及时受理和有效预防化解矛盾,构建“法治保障+心理疏导+民生服务”体系。
工作方向:源头治理赋能基层善治
柞水县政协副主席孙明珠在对口协商座谈总结中说:“及时化解矛盾,减少越级信访”,根本在于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希望各职能部门、镇(办)将以此次对口协商建议成果为基础,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落实部门责任;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源头治理;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效。从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此次对口协商座谈会,形成了化解信访矛盾的多个建议方案,也是政协委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大胆探索建言迈出的创新步伐。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凝聚委员智慧、激活各方力量、提升部门效能,积极将矛盾消灭在萌芽、问题化解在一线,将和谐构建在基层,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稳定的强大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