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咸阳市召开 “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 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 系列新闻发布会,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分别介绍了区域发展成果与规划,展现出咸阳市多区协同、多元突破的强劲发展态势。
秦都区:四大战略筑就活力之城
作为咸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都区以 “四个区” 建设为核心,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市重要比重。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经济主战场,聚集西电集团、正泰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输配电、汽车零部件、光伏新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营商环境方面,秦都区以 “墙内事帮办,墙外事包办” 为准则,隆基绿能项目208天实现签约、建设到投产,产值两年内从38亿元跃升至103亿元,成为全市第三个百亿级企业,“秦恳办” 政务品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今年将深化 “标准地 + 承诺制” 改革,加强熟地储备,优化 “秦小驿” 政务驿站布局,推行涉企行政执法 “首违不罚”,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贴心服务。
在创新领域,秦都区设立全省首个科创委,2024年转化科研成果54项,法士特咸阳产业基地实现熄灯无人自动化生产,三立智能电气、百佳年代等企业展现新质生产力强劲动能。城乡融合方面,推进西咸一体化共管区建设,完成渭河南城拆迁改造,助力彩虹二路高架桥通车;北城以 “千万工程” 为指引推动乡村振兴;主城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和基础设施更新,新增学位2.1万个,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渭城区:文旅科创双驱动,老城焕发新活力
渭城区以咸阳老街为核心,打造 “全国首个时空对话型历史城区”,通过 “三微一新” 模式完成东明街、中山街改造,2023年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4年接待游客626.29万人次,今年一季度突破200万人次。下一步将加快4A级景区创建,建设秦文字、秦钱币主题展馆,开发 “大学生联盟进老街” 研学项目,推出 “24小时玩转老街” 套餐,引入中医药文化街区、国学文创巷等特色业态,联动美团、抖音等平台打造 “City Walk” 3.0版,构建 “日游夜演、古今穿梭” 消费链条。
科技创新方面,渭城区依托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西藏民族大学等资源,2024年创建省级高新区,启动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建设,与6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今年将推进光电科技产业园建设,启动高端装备制造、文旅创意等5个街区,助力校地企融合。城市更新方面,累计改造棚户区32个、老旧小区120个,今年计划再改造58个小区、加装电梯30部,启动马家堡等连片征收,建成文汇公园等民生项目,提升城市品质。
兴平市:高新区引领,打造 “三航” 科创高地
兴平市依托区位优势与工业基础,兴平高新区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2亿元,占全市 “半壁江山”。围绕 “三航一新” 首位产业,形成以航空电源、陕柴重工为龙头的国防科技产业集群,集聚配套企业197家,航空航海装备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方面,兴平构建 “一区六器十平台” 格局,以 “325” 思路推进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建设三航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1500亩已入驻航天华威等项目,二期规划3500亩;秦创原 “卫星岛” 落地运营,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建立合作,拥有41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8.47亿元居全市第一。今年将加快航天装备零部件生产线建设,预计7月投产,聚力打造 “三航新城、科创之谷、智造高地”。
秦都、渭城、兴平三区紧扣咸阳市 “西部名市 丝路名都” 建设目标,分别以产业引领、文旅焕新、科创驱动为抓手,形成特色鲜明、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随着各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咸阳市正以更强劲的动能、更丰富的业态、更优质的环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西部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