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病只在特定地区高发?
一文读懂“地方病”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今年是第32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
碘缺乏病就是一种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内,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一类疾病。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31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威胁,受影响人口超过7亿。
这些疾病与特定地区的水土环境、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像潜伏的健康隐患,悄悄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今天,带您了解几种主要的地方病。
主要的地方病种类
碘缺乏病在内陆山区最为常见,由于水土缺碘,很多人会出现"大脖子"的症状,更严重的是孕妇缺碘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在地下水含氟量高的地区,人们可能会患上氟斑牙,牙齿出现难看的黄褐色斑纹,严重的还会发展为氟骨症,造成骨骼变形、关节疼痛。在我省一些燃煤地区,过去由于长期使用敞炉灶,煤烟污染粮食和空气,也会引发氟中毒和砷中毒。
砷中毒更为严重,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不仅会导致皮肤病变,还可能诱发癌症。
克山病、大骨节病这些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疾病,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带,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等严重后果。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我国在地方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全民食盐加碘工程,碘缺乏病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在氟中毒病区,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改水降氟工程,让群众喝上了安全水;
曾经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克山病,近20年来再未出现暴发流行;
大骨节病的新发病例也基本得到控制。
这些成就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防治策略的实施,包括改善饮水条件、推广改良炉灶、调整饮食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健康科普—
对于生活在地方病区的居民来说,提高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首先要了解所在地区的疾病风险,比如是否属于碘缺乏地区或高氟高砷地区。
其次要积极配合当地的防治措施,坚持使用碘盐、改良炉灶等。
三是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如甲状腺肿大、牙齿变色、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四是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增强体质。
来源:陕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