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榆阳区政府采购中心成功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025—2026年度公务用车保险服务框架协议采购项目的开标与评审工作。作为全区首例集采目录内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同时也是陕西省首个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的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其顺利实施标志着榆阳区政府采购在数字化转型与跨区域协作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全省框架协议采购工作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
精准谋划,以需求导向激发市场活力。自2024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榆阳区采购中心耗时3个月深入开展需求端与供应端调研。通过组织公车办、保险机构、用车单位、保险协会及监管部门召开座谈会与采购方案论证会,精准梳理车辆类型、保险需求及服务标准,最终将采购项目划分为燃油车、新能源车、特种车三个独立合同包,构建起差异化的采购体系。在投标阶段,该创新模式吸引了19家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充分激活市场竞争。评审环节,专家团队历经10小时,从承保方案、服务网络、理赔方案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遵循不低于20%的淘汰率,最终确定燃油车、新能源车、特种车三个合同包均有9家供应商入围。
机制创新,跨区域协作提升评审效能。针对本地保险专业评审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榆阳区创新采用“主场+副场”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与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携手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评标委员会由主场(榆阳区)抽取的2名专家和副场(省交易中心)抽取的5名专家共同组成。依托电子化系统,实现音视频实时交互、文件同步评审以及电子签章确认。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专家资源分布不均和短缺难题,更通过异地独立评审与在线合议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升了评审工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数字赋能,集采升级实现多方共赢。此次框架协议采购的顺利落地,推动榆阳区集采目录执行方式从传统采购向规模化、标准化采购转型。入围供应商将纳入为期两年的服务库,全区公务用车单位可直接从库中灵活选定服务供应商。其中,新能源车险独立分包的设计,积极响应全市公务用车电动化改革趋势,为绿色政务发展增添新动力。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通过框架协议采购与远程异地评标的“双创新”,既显著提升采购效率,又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充分展现榆阳区政府采购在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效。
下一步,区采购中心将全面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南,加快推进集采目录内小额零星项目的框架协议采购工作,为规范小额零星项目采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持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