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镇村统一给我们引水灌溉,今年的油菜损失就大了!”近日,在洛南县四皓街道马河村村民焦益治的油菜田里,两台喷灌设备有序运转,细密的水雾精准覆盖油菜田,让油菜“喝饱”了水。
3月中旬以来,洛南县降水量仅为7.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81.8%,加之气温偏高,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较大。为最大程度减少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损失,洛南县多措并举开展抗旱保苗,全力保证人畜饮水安全,积极打好全县抗旱减灾“主动仗”,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5月5日,在洛南县保安镇庙底村的干渠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召集人手,疏通连接多户村民田地的“毛细血管”。
看到水流入自家的洋芋地,急需补水的洋芋好像瞬间挺直了腰杆,高山洋芋种植户张军安松了口气:“真是救命水呀,作为供港澳蔬菜基地,这下‘解了渴’,洋芋的品质就有保证了。”
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洛南县洛惠渠灌区工作人员及时加大巡查监测频次,实时掌握水情与旱情动态。
“近期,我们安排人员加强渠道、水闸等放水设施巡查管理,采取‘调、引、送’相结合的方式,对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进行科学补水、追肥。目前,张坪水库已累计向李村水库补水100万立方米、鼓楼河水库补水10万立方米、辛岳水库补水3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县城供水压力,全力守牢群众饮水安全底线,保障群众农业生产用水。”洛南县洛惠渠灌区管理中心主任张刚说。
5月4日,在洛南县古城镇何村种植大户何超的麦田里,一台无人机正在缓缓移动,将均匀的水雾洒向绿油油的麦苗。“这台无人机飞3米高的话,一次可以作业6米宽,1小时可以喷洒20亩,节水、省时、省力。”古城镇水利技术员李军平说。
针对持续旱情,洛南县水利局成立3支抗旱保人饮服务工作队,深入田间开设“抗旱课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大水漫灌用水量高,而改用滴灌、喷灌和无人机喷洒,每亩地能节省30%至50%的水。”李军平说。
据悉,洛南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抗旱工作专班,多方筹集抗旱资金,适时调整抗旱应急响应级别,29名包镇县级领导下沉镇村指挥调度,在16个镇(街道)组建236支应急突击队、19支农业水利技术服务队,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育苗、烤烟移栽、灌溉指导、寻找水源等服务。截至5月8日,设立临时取水点76处、新建水源工程2个、启用临时应急备用水源874个,延伸管网30公里,解决饮水人口22791人,累计开展技术指导944人次,进村入户发动群众3.7万人次,投入水泵、送水车等设备3456台(套),完成农作物灌溉12.27万亩,喷施抗旱剂1.12万亩,灌溉率达64%,完成烤烟移栽7万亩,农作物枯死改种223亩。
“洛南将持续加强旱情监测研判,制定抗旱保苗工作方案,强化抗旱工作统筹调度,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探墒穴播、滴灌(喷灌)补水、喷施抗旱剂等措施,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指导群众做好全县农业抗旱保苗工作,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护航夏粮丰收。”洛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毕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