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南县湘河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扎根乡村教育20余载的代课教师,她以“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为教育发光发热”的信念, 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动人篇章。她就是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余妈妈”的余凤霞老师。
一、教学创新勇争先
“教育要与时代同行,教师更要永葆学习热情。”年过四十的余凤霞始终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她主动向年轻教师请教多媒体教学技术,精心设计直观生动的课件,将山外的世界通过屏幕带进教室。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创新采用“游戏闯关”教学法,通过“拼音大冒险”“算术小能手”等趣味活动,让课堂焕发活力。在全县教学评优中,她所带班级语文质量测评连续三年位列全镇前列。
二、以爱育人润童心
“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需要用爱心浇灌。”面对留守儿童占比超60%的班级,余凤霞建立起“成长档案”,为每个孩子记录生日、爱好和成长点滴。学生明明因父母常年在外变得孤僻,她坚持每天课后辅导,用“进步存折”记录闪光点,半年时间帮助孩子从不及格跃升至班级前茅。她的办公室里常备着针线包、创可贴和姜茶,孩子们亲切地把她的办公桌称为“爱心驿站”。家长会上,多位爷爷奶奶眼含热泪:“余老师比亲妈还上心啊!”
三、师德垂范树标杆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是余凤霞坚守的职业信条。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已成习惯,风雨无阻骑着摩托车奔波于家校之间。面对家长赠送的土特产,她总是婉言谢绝:“教书育人是本分,收了礼就变味了。”
如今,“余妈妈”的故事仍在续写。当被问及代课教师的坚守时,她目光坚定:“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愿永远做照亮他们的那盏灯。”这朴实的话语,恰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商南县湘河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党建引领铸师魂”工程结出的丰硕成果。(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