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陕西 > 正文

水稻钵体育秧技术在榆阳区成功应用

0
分享至

近日,榆阳区在水稻钵体育秧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这一育秧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全区水稻种植带来了全新的育秧模式,更标志着榆阳水稻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初夏时节,榆阳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育秧基地,15600平方米的嫩绿秧苗正在智能温控大棚内茁壮成长。与传统育秧不同,这里采用的是被誉为“水稻种植革命”的钵体育秧技术,采用精准对穴播种,不仅能够培育出素质好、返青快、抗逆性强的秧苗,移栽效率也将显著提升,尤其适合北方寒地稻区和盐碱地环境。

“过去我们用育苗毯进行育苗,育好后插到田间去,会使根部受到严重伤害,稻秧苗就会有15天到20天的缓苗期。钵式育苗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缓苗期,根系插到田间以后马上就会缓苗缓青,然后迅速建立冠层结构,马上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育钵苗优势非常明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博士三级研究员张忠旭说。

目前,榆阳区以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育秧中心为龙头,联动四娃家庭农场、伏财育秧基地等8个标准化育秧点,构建起覆盖鱼河、上盐湾、鱼河峁等主产区的良种繁育网络。今年重点引进稻花香6号、中科发5号等10个全国优质水稻品种,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引进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在育秧技术上,我们从江苏常州引进的穴盘育苗技术,目前在榆阳区5个育苗点都非常成功。”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祥说。

引进水稻钵体育秧技术以来,榆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试验示范,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与政策支持。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户直观感受新技术的优势。在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秧田选择、营养土配制、播种到秧田管理,为农户提供全程指导,确保技术精准落地。

走进大棚,一排排长势良好、根系健壮、叶片青秀挺立的钵体秧苗整齐排列,每株秧苗的根系都紧紧包裹着细碎的营养土,阳光透过遮阳网,在秧苗叶片上洒下斑驳光影,一排排水稻钵体秧苗如同整装待发的“绿色军团”,即将奔赴毛乌素沙地的盐碱稻田,开启新的生长征程。水稻钵体育秧技术在榆阳的落地生根,将进一步提升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榆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榆阳区旱育钵苗技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培育出的秧苗非常敦实,株高较矮,基部第一节间也比较短,叶片(苗径基部)扁平,茎部略扁且带有一些小分蘖。所以这样的苗应该是西北首创,属于国内先进技术。”张忠旭说。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终于理解墨菲和卡特了!世界排名更新,赵心童动了人家的“奶酪”

终于理解墨菲和卡特了!世界排名更新,赵心童动了人家的“奶酪”

梦史
2025-05-13 16:16:11
重庆男子将一箱茅台埋地下15年,儿子婚宴那天挖出,众人都呆住了

重庆男子将一箱茅台埋地下15年,儿子婚宴那天挖出,众人都呆住了

白云故事
2025-04-08 09:35:03
当你感到不顺时,要主动扔掉这三样东西,别以为是迷信

当你感到不顺时,要主动扔掉这三样东西,别以为是迷信

有故事的人
2025-05-13 06:40:06
90后直播鸡屁股拔毛万人观看,每天拔30多斤,已用坏5把镊子,专门买有毛鸡屁股被说“太无礼”

90后直播鸡屁股拔毛万人观看,每天拔30多斤,已用坏5把镊子,专门买有毛鸡屁股被说“太无礼”

观威海
2025-05-12 19:03:02
公司大裁员我被约谈,收拾完行李大老板问我管几个部门,我:6个

公司大裁员我被约谈,收拾完行李大老板问我管几个部门,我:6个

小月故事
2025-05-13 19:54:58
杜特尔特家族大胜,却迎来新危机,马科斯亲姐姐能决定两家命运

杜特尔特家族大胜,却迎来新危机,马科斯亲姐姐能决定两家命运

温度历史
2025-05-13 18:50:23
掘金体能顶不住了,这轮系列赛难了!米切尔:我这辈子进不了分区决赛了吗?

掘金体能顶不住了,这轮系列赛难了!米切尔:我这辈子进不了分区决赛了吗?

篮球神吐槽
2025-05-12 22:35:30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升破7.18关口,最高升至7.1783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升破7.18关口,最高升至7.178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9:56:03
罢免情势骤变,绿罢团分道扬镳,黄珊珊幡然醒悟,卢秀燕不装了!

罢免情势骤变,绿罢团分道扬镳,黄珊珊幡然醒悟,卢秀燕不装了!

阿纂看事
2025-05-13 17:09:15
赖清德,恐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在任上出事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赖清德,恐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在任上出事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红色鉴史官
2025-05-12 19:05:03
央视网都出来整活了!网友:“妈妈,孩子在外没给你丢人”

央视网都出来整活了!网友:“妈妈,孩子在外没给你丢人”

有趣的火烈鸟
2025-05-11 15:44:06
意媒:那不勒斯接近签下苏达科夫,转会费为4000万欧

意媒:那不勒斯接近签下苏达科夫,转会费为4000万欧

懂球帝
2025-05-13 18:42:22
难怪山西这么有钱!单赛季冠名费近9500万联盟第一,新疆为6000万

难怪山西这么有钱!单赛季冠名费近9500万联盟第一,新疆为6000万

篮球资讯达人
2025-05-13 20:52:53
重磅!巴基斯坦博拉里空军基地遭重创!红旗9防空系统竟失效?

重磅!巴基斯坦博拉里空军基地遭重创!红旗9防空系统竟失效?

国际情爆猿
2025-05-11 19:00:55
尹中卿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尹中卿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新京报
2025-05-10 17:44:41
我54岁才发现,绝经后还能变好看的女人,都坚持做对了这几件事

我54岁才发现,绝经后还能变好看的女人,都坚持做对了这几件事

AGINightingale
2025-05-13 12:05:10
3名厅官被查,已退休的他主动投案

3名厅官被查,已退休的他主动投案

鲁中晨报
2025-05-13 19:00:07
中国脑梗发病率世界第一!提醒:罪魁祸首被揪出,3种蔬菜要少吃

中国脑梗发病率世界第一!提醒:罪魁祸首被揪出,3种蔬菜要少吃

39健康网
2025-04-02 10:31:30
西方不愿承认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中国远远落后美国的时代结束了

西方不愿承认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中国远远落后美国的时代结束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5-13 19:22:28
不可能吧?18岁的中国球员能这么强?

不可能吧?18岁的中国球员能这么强?

新民晚报
2025-05-13 08:55:39
2025-05-13 21:20:49

头条要闻

特朗普签修正行政令 从中国寄往美的小包裹关税也改了

头条要闻

特朗普签修正行政令 从中国寄往美的小包裹关税也改了

财经要闻

老股民被收割670万 杀猪盘牵出20亿大案

体育要闻

离开曼联,他在马拉多纳的城市成为明星

娱乐要闻

张柏芝母亲节上热搜!3个儿子引热议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首战业绩如何?创新业务狂揽57亿

汽车要闻

或2027年发布 全新宝马1系假想图曝光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从安欣到程兵,张译为何告别演艺圈?拒绝同质化表演的觉醒之路

房产要闻

58 万人等哭了!老黄埔高端商圈为何难产20年?!

教育要闻

2025年山东高校专项计划初审结果出炉!这些县区考生数量暴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印巴停火后莫迪讲话:只是"暂停"军事行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