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病媒生物: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传染病防治法对病媒生物定义为: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二、病媒生物的种类: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有480种,我国有34种);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3000种)、蝇(4200种,我国500种)、蟑螂(6000种,我国200种,常见室内有10种)。例如,在我国200余种老鼠中,只有三、四十种可能对人有害。 与人类关系密切,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危害严重的常见病媒生物主要指鼠、蚊、蝇、蟑螂,是预防传染病发生流行控制传播媒介消杀灭的主要靶标类群。
三.病媒生物的危害
1.影响休息:蚊子、跳蚤等的叮咬,苍蝇、蟑螂、蚂蚁等的骚扰,即使不传播疾病,也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
2.损害财物:病媒生物可污染食品和粮食,不仅造成疾病的传播,而且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害虫对家具、衣物、书画、家畜均造成一定的危害。
3.传播疾病:病媒生物至少可以传播几十种人类疾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 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病媒生物对人的危害程度与其密度、分布范围密切相关,密度越高,危害越大;密度低到一定程度,就不足危害。因此,系统地开展鼠、蚊、蝇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四、病媒生物防制的核心方法
1.环境治理(治本措施)
蚊虫:清除积水(如翻盆倒罐、疏通下水道)、填平洼地、管理景观水体。
蝇类:日产日清垃圾,处理粪便,避免暴露食物残渣,改善卫生条件。
鼠类:封堵房屋缝隙(门缝<0.6厘米),完善防鼠设施(如挡鼠板、铁丝网),断绝食物来源。
蟑螂:封堵墙壁缝隙,保持厨房干燥,清理杂物堆。
2.物理防制
蚊: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灭蚊灯或电蚊拍。
蝇:粘蝇纸、灭蝇灯、捕蝇笼。
鼠:鼠夹、粘鼠板、捕鼠笼。
蟑螂:粘蟑板、蟑螂屋。
3. 化学防制
蚊: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或使用蚊香、电蚊液。
蝇:空间喷雾或滞留喷洒卫生杀虫剂。
鼠:投放抗凝血剂毒饵(如溴敌隆),需注意安全存放。
蟑螂:使用胶饵、毒粉或烟雾剂。
4. 生物防制
蚊:在景观水体中投放苏云金杆菌H-14或球形芽孢杆菌(对鱼类无害)。
鼠:利用天敌(如猫、蛇)辅助控制。
五、重点场所的防制要点
家庭:
安装纱窗、防鼠板,封堵管道孔洞;
及时清理垃圾,避免食物暴露;
定期检查蟑螂藏匿点(如柜底、墙缝)。
公共场所:
餐饮区需配备防蝇帘、风幕机,厨房设置挡鼠板;
定期消杀蚊蝇,管理绿化带积水。
社区与农村:
清除废旧轮胎、废弃容器等积水容器;
加强垃圾处理,填平沟渠。
六、防制的意义与挑战
意义: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创建卫生城市。
挑战:需长期坚持环境整治,应对病媒生物抗药性及气候变化导致的分布变化。
七、公众参与建议
个人:保持家居卫生,配合社区消杀,正确使用防制工具。
社区: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防制知识,组织集中消杀。
通过多维度措施结合,病媒生物防制可有效降低“四害”密度,阻断疾病传播链,维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