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依荆山,南眺渭水
抬头可望大飞机展翅高飞
眼前尽是生态
与生活融合的城市画卷
这就是西安市阎良区

5月9日
西安发布联合阎良区委宣传部
阎良区融媒体中心
共同开展“风采西安”摄影采风活动
邀请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
走进阎良区生活、产业、农业、考古现场
记录区域发展实景
分享传播西安风采
凭借深厚的航空制造底蕴
历史悠久的阎良,如今已成为
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核心区域
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
这样一座“航空城”
到底有谁在啊?
让我们一起通过
摄影师的镜头找到答案
↓↓↓


置身生态城景,拥抱健康生活


初夏清晨9时许,经历前一晚降雨的阎良,阳光灿烂、云卷云舒。凤凰广场上,欢快的音乐伴着广场舞,正开启阎良人惬意的一天。
随着按下快门的“咔嚓”声,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上华将晨练的人们与广场上两架“战斗机”定格同框。
“在‘战斗机’前休闲,这画面只在阎良拍得到。”上华笑着对采风团说道。

2017年,阎良区将两架退役的飞机歼6、歼轰7(飞豹)作为景观雕塑矗立于凤凰广场,并配置喷泉水池及文化景墙,使这个“季季有花、处处有景”,与阎良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型城市广场,更加融入了当地特色的航空文化,如今也成为外地人到访阎良争相“打卡”的区域地标。

航空城惬意的生活画面,远不止此。
就在高昂起头的“战斗机”东北方向1公里左右,前进西路运动长廊上同样聚集了不少晨练的当地群众。

从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朱军强的航拍监视器中可以看到,乒乓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分布在满眼皆绿的条状绿化带中,丰富多彩的场地空间,既为阎良人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


据阎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兼具绿色生态和全民健身功能的公共空间,保留了原有绿道及大型苗木,又增加了微地形,并通过打造专业运动场地、儿童活动区、全龄段健身器材等,成为了阎良人拥抱自然健康生活的好去处。


此前,这条全长2.1公里的阎良区城西运动长廊,凭借“高颜值”和丰富的运动休闲配套,成功入选“西安最美健步路线”推荐。仅过去一年,阎良区就新建口袋公园4个,新增绿地4.6万平方米,城市神韵更加精致。



投身乡村振兴,描绘幸福生活


初夏时节好风光,瓜果满园香四溢。一提起阎良,除了航空元素,甜瓜也是人尽皆知的特产名片。活动当天,采风团特意从城区到田野,用镜头记录“中国甜瓜之乡”的自然与甜蜜。

“美丽乡村亮眼,瓜果清甜润心,这个季节的阎良真是能满足身心啊!”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杨晓威一边品尝着甜瓜、西红柿、西瓜、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一边拍照选图,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文案,而他选择发布的定位是——关山街道北冯村。

北冯村位于阎良城东6公里处,地处石川河东岸,对外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在北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尚堂的带领下,采风团先后参观了甜瓜文化馆、农产品展销中心、智能温室大棚、千年古相枣林、甜瓜博物馆等点位,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目前,我们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以甜瓜、相枣、樱桃、羊乳四大产业为支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冯尚堂向采风团介绍道,自乡村旅游形成规模以来,北冯村已吸引村内100余人回乡创业,带动村级集体收益达到了50万元。


从北冯村放眼阎良全区,近年来,区域通过大力实施“一轴、两带、四片区”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相继形成“瓜菜畜果”四大主导产业,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1个。
在诸多现代化农业园区中,与北冯村“一河之隔”的中华蜂趣园是陕西省首个以蜜蜂为主题的科普农场。在这里,采风团成员与蜂农互动,了解蜂蜜文化知识,感受到了特色瓜果之外的阎良“新滋味”。

据中华蜂趣园研学主管王巧惠介绍,作为以秦岭中蜂产业为基础,集蜜蜂文化展示、蜜蜂科普教育、蜜蜂研学实践、蜜蜂技术推广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这里已经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及学生群体前来休闲、研学。

“来到园区,大家就能通过深入蜜蜂产品手工课堂、蜜蜂之家养殖场及养蜂技术培训室,解‘蜜’蜜蜂的‘寻蜜之旅’,感受阎良独特的农业风光和蜂蜜文化。”王巧惠说。



坚守考古现场,重现岁月风华


现代化的阎良,风景宜人、产业兴旺;从历史中走出的阎良,岁月斑驳、满城故事。
本次采风活动中,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们还循着历史的足迹,“穿越”至栎阳城遗址,按下快门,与时空“相握”。

“纵观历史,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荆山铸鼎以安天下,秦孝公启用商鞅在此推行变法以图强秦。”阎良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张宁向采风团成员讲解道,历史上著名的徙木立信、商鞅变法、司马欣降汉、刘邦还都栎阳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阎良。
栎阳的历史悠久而辉煌,曾三次建都,是我国秦汉时期的重要城市,“其虽然仅有三十四年的秦都历史,但却是秦人触底反弹,由弱变强,逐步走向复兴之路的地方,是大秦崛起中至关重要阶段的所在”。

作为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和保护过程,也是一代代考古学人在阎良接力完成的使命和“课题”。
据张宁介绍,栎阳古城遗址的首次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经过考古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才让这座沧桑的都城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起,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重启栎阳城考古工作,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发掘,先后发现总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三座战国至西汉不同时期的栎阳古城。
根据出土文物,新兴街道辖区的3号古城为战国中期和西汉初年栎阳都城,为研究我国秦汉时期都城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项考古成果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目前,《栎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持续推进,栎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和古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而阎良的历史故事,也在娓娓道来中,为世人留下了新的期待与惊奇。


肩扛报国使命,圆梦壮阔未来


“航空城的天空湛蓝明朗,万里无云,是追求飞天梦想者的天堂。”本就是航空业从业者的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白阳,在飞翔梦航空体验基地参观完模拟飞行器后,于社交平台中写道。

本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摄影师们通过飞翔梦航空体验基地现代化的展陈装置,参与模拟飞行体验及真实应急演练,在航空文化科普中,领略航空城的发展历史和“科技范”。

1957年,阎良凭借其“风沙较少,年多晴日,全年飞行日达280个以上”的优越条件,被选定为航空工业的定点城市。自此,阎良便开始了从“工人镇”到“飞机城”,再到“航空城”的华丽转身,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航空新城。

近70年来,一架架飞机从阎良轰鸣升空,飞豹、轰6、空警2000、ARJ21等30多种军民用飞机,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多项第一,特别是国之重器运20在阎良起飞,填补了我国战略型运输机的空白。

如今的阎良,被称作“中国航空城”,这里航空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汇聚了强大的航空产业集群,占据了陕西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航空资源。与此同时,全区2.6万名航空科技人员用智慧和汗水为阎良的腾飞撑起了一片蓝天。

“正是有了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的共同驱动,一批又一批‘航空人’在阎良聚集,不断探索,为区域实现着航空事业和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西安发布签约摄影师马驰在结束一整天的采风行程后感触颇深。
“相机快门声与此起彼伏的大飞机轰鸣声相伴,感受非常特别也非常震撼!”


西安风采,采风西安
让我们以镜头为媒
共同回眸美丽西安的每一瞬
记录城市发展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