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地,政府还有补贴,这种好事让我们想着心里直乐。”近日,山阳县高坝店镇赵家河村一组村民65岁的王长祥蹲在地畔,仔细观察地坎边裸露的土豆苗与覆膜土豆苗生长差异,“要想增产增收,就得相信科学,这示范田的土豆种子、地膜、化肥,都是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的。”
同样一亩地,收获却大不一样。
王长祥记得,过去传统耕作,一亩地毛收入1000多元。而政府引导群众实行土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套种,收入就翻了几番,科学种田带给农民群众的尽是实惠。
“按照一亩地计算,每亩土豆收入2000多元,玉米收入1000多元,黄豆收入600元多元,总收入4000元左右。”王长祥掰指头一一算账,“去年我种了4亩地,复合套种收入约一万八千多元。种地的时候,县农业局还安排技术员现场指导种植呢。”
土豆是高坝店镇的主导产业,群众也因带状复合套种而脱贫致富。
据了解,高坝店镇地处北纬33度,平均海拔900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35天,独特的地理环境融合了南北精华,恰到好处的阳光和雨水,为秦岭深山土豆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高坝店当地群众沿袭着传统的耕种方式,黄牛犁地,手工播种,山泉灌溉,锄头采挖,土法种植的土豆皮薄肉厚,质地细腻。”高坝店镇镇长张晨告诉记者,“经权威机构检测,高坝店高钙土豆钙、钾、锌、还原糖指标优于同类产品数倍。清炒、凉拌香脆可口,煎炸、炖煮芳香粉糯,还有减脂、和胃、调中、健脾的食疗功效。”
今年以来,高坝店镇坚持把稳粮增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推进以红薯土豆、玉米大豆、油菜油葵种植为主的过风楼赵家河、双寨黄土凸、鱼塘栋青3条整流域示范带建设,倾力打造秦岭高山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群众种植收入,激发粮食生产内生动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带状复合套种在行距和株距上进行科学计算,错开了植物生长期采光通风的矛盾,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过风楼社区监委会主任南涛说,“我们村今年扩大种植面积,以万瑞8号和荷兰15号新品种为主,全村带状复合套种达到500亩。”
种好“饭碗田”,稳住“粮袋子”。在政策落实上,高坝店镇按照“谁种粮补贴谁”原则,2024年累计发放惠农补贴及奖补资金165.2364万元,补贴面积达24643.2亩。发放土豆、大豆种子、化肥18.2845万斤,开展田间技术培训64场次,评选种粮大户22人,通过抓政策奖补扶持,解决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去年全镇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0140亩。
“我们聚焦‘粮药菌果畜’五大核心产业,立足‘产业强镇、薯香小镇’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个含淀粉加工、粉条粉皮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的综合性加工厂,内设一个200吨冷藏转运库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申报井冈村土豆共享农场建设,开发农耕体验、研学旅游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农业种植+加工制造+文旅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张晨说。(张宏 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