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宝鸡高新区磻溪镇磻溪河村看到,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村民们有的在地里俯身栽种荆芥,有的在大棚里熟练地给西红柿打杈。据了解,该村凭借“药材+蔬菜”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磻溪河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川塬过渡地带,温和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与肥沃的土壤,为高品质农产品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实现村民增收,该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立了磻溪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大棚蔬菜以及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今年我们总结前几年的经验,提前一个月栽植荆芥苗,这样不仅能避开9月雨季,方便晾晒,还能及时赶上小麦种植。”磻溪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文说,今年村上种植了70亩荆芥,另外还有6座蔬菜大棚,分别种植了土豆和西红柿。目前,4座大棚种植的土豆本月底将进入收获季,另外两座大棚的西红柿目前处于坐果期,预计6月中旬可上市。
产业发展,销路先行。记者了解到,该村与天津一家企业达成合作,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由企业提供药材苗,村上负责种植,成熟后由企业统一收购。此外,随着蔬菜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村里的蔬菜产品也变得供不应求。目前,“蔬菜+中草药”种植基地已吸纳30余名村民就业,不仅让磻溪河村的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