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脉,宛如一条翠绿的玉带,横贯丹凤县的广袤大地。在这片山川交融之地,一场“科技护山”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展开。
天眼“瞰”秦岭:守护山水的智慧之眼
在秦岭的上空,丹凤县开启了一场“天眼”行动。卫星遥感技术宛如一只不眠的巨眼,每月扫描全县每一寸土地。从茂密的原始森林到繁盛的城镇村落,它能精准识别每处可疑的秦岭变化图斑。而丹凤县中天禹辰工业集团生产的3厘米分辨率的DOM正射影像,正以毫厘之差锁定非法建筑与生态破坏的“蛛丝马迹”。建筑类型、林地属性、植被覆盖,所有信息在卫星的“火眼金睛”下都无所遁形,这双“天眼”正持续筑牢秦岭保护的监管屏障。
空中“侦察兵”:低空精准扫描的飞行卫士
当卫星锁定目标,丹凤县就派出另一支“空中奇兵”。无人机如矫健的猎鹰,直扑可疑区域。它们搭载的“百宝箱”里有可见光相机捕捉高清图像,激光雷达绘制地形模型,多光谱相机分析植物健康状态,红外测距仪探测热源异常。无论是隐藏在山谷的非法建筑,还是伪装在林间的破坏行为,都难逃它们的“法眼”。同时,无人机实时回传的图像,被算法转化为毫米级精度的三维模型,为秦岭保护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相比传统人工巡查需要数月才能覆盖的区域,卫星遥感与无人机结合仅需数小时即可完成扫描,能将问题发现率提高至95%以上。
智慧“大脑”:闭环管理系统让保护更高效
在丹凤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个闭环管理的“智慧中枢”系统正在高效运转。每当无人机带回的数据与卫星遥感图斑比对发现疑似问题,系统就会自动触发预警。相关工作人员接警后迅速前往现场核查,一经确认问题,执法部门便迅速介入,开展问题整改。从发现问题到整改落实,全流程环环相扣,宛如一部精密机器。而这一切都被纳入县级生态台账,成为丹凤县守护秦岭的“数字印记”。
在丹凤县,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守护秦岭的温暖力量。无人机在天空中翱翔,卫星在云层间凝视,智能系统在后台默默分析。这三者共同编织出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网,守护着秦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条溪流。当科技与生态相遇,丹凤县正用行动证明:“守护绿水青山,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