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米井下掘进战线上,活跃着一支敢打硬仗、善破难题的先锋队伍——掘锚三队。他们肩负开拓巷道和岩巷掘进重任,创下建矿以来综掘机单月岩巷掘进进尺213米新纪录,2024年完成岩巷开拓进尺近4000米,连续四年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在陕西煤业所属292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陕西煤业陕北片区唯一一个获评“标杆掘进区队”(岩巷类)的团队。
强管理,多措并举筑防线
“在安全生产中,要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部位,严抓安全管理、加强隐患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定期总结,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该队队长陈建飞在碰头会上说。
近年来,该队始终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理念不动摇,严守安全生产红线,紧盯关键环节与薄弱点,构建起区队、班组、岗位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持续强化安全管理。通过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复查的方式,对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是否在现场得到落实等进行常态化排查,深层次地查找各类隐患问题,严把现场规范操作细节关,坚决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全面提升职工防范安全事故能力。对井下设备重要部位和关键点进行严格管控,建立设备定期排查整改“责任清单”,实现超前检修、预防检修,为机电设备运行质量严格“把关”,上好“保险锁”,设备开机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月实现机电零误时。以“NOSA安健环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全员参与、动态评估、持续改进”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引导职工擦亮“标准慧眼”,真正做到工程质量一条线、机电设备一条线、物料码放一条线、牌板吊挂一条线,确保标准经得起“看”、经得起“查”、经得起“量”。加大对巷道锚杆(索)安装质量、拉拔、扭矩、角度等自查力度,对所有锚杆锚索进行编号管理,管理人员带头率先对综掘机机载临时支护的应用研究领域发起攻关,将支护顺序细化到“根”,研究成果在公司内部得到推广和应用。
得益于此,该队首次创新性完成2-2煤十米大断面机头硐室分层掘进和巷道淋水治理方法;灵活将水仓拱形断面变为弧形,解决了巷帮的炸帮问题;创新性将梭车搭在皮带机尾作为上渣转载点,解决了两个工作面上渣相互制约的问题;自主创新完成机头硐室超长起吊梁的运输和安装重点工程,为三盘区2-2煤主运输系统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抓落实,多点发力保生产
“地质条件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调整工艺、强化组织、管理创新等措施,最大可能减少掘进影响因素,提高掘进工效。”该队技术员张强在区队技术交底会上说。
采掘并重,掘进先行。为减缓采掘接续压力,该队紧盯进尺任务,实施“挂图作战”,将掘进任务细化到区队、落实到班组、明确到岗位,确保掘进安全高效。每日召开碰头会,每周召开技术攻关会,每月召开总结分析会,针对掘进现场“卡脖子”难题,队长带领技术骨干深入井下,借鉴周边矿井的成功经验,对生产布局、掘进工艺、队伍建设和装备水平等影响掘进效率的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并寻找解决办法,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做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夜”,全力提升掘进进尺和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该队紧盯“人”这一关键要素,对生产班组优选“精兵强将”,配齐配强关键岗位技术力量,调整技术工种、优化生产组织、改善作业方式,实现人岗匹配的最佳配置,不断提升区队自主管理能力,全面实现正规循环作业。同时,不断推进劳动组织精细化管理,科学组织生产,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精确计算工时工效,确保技术工种人员出勤率达100%。2024年,掘锚三队全年搬家倒面20次,搬家倒面总里程超60000米,完成岩巷掘进任务3854米。
育人才,齐心协力创佳绩
该队00后职工占比24%,90后职工占比28%,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队伍。近年来,该队在抓职工素质提升中注重学习培训实效,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结合生产方式、装备升级、工艺变化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构建理论知识与现场实操互补的考核问效机制,推动职工技能素质全面提升,培养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围绕公司“人人都是电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每季度提前做出中、高级电工培训学习计划,主动采集井下相关的各类设备和工器具照片,形成图、文、视频结合的培训资料,利用班前、班后会等时段开展培训,邀请技能大师到区队授课。在学习室开辟电气设备实操区,将井下常用的照明综保、馈电开关、皮带八大保护、综掘机模型等电气设备摆放在实操区,用于日常教学和学员实操。2024年,培养出高级电工5名、中级电工10名、初级电工8名,职工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技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培养班组长3名、综掘机司机4名、技师1名、高级工10名、中级工15名;完成创新73项,国家级专利2项,在亮点工程评比中获得2次第一名、4次第二名、5次第三名的好成绩。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接力奋斗。掘锚三队将抓基础管理、提关键指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骄人的业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建飞 呼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