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枝吐新绿,正是植树好时节。开春以来,榆林市榆阳区抢抓时机掀起植树热潮,用实际行动为这座塞上名城再添新绿,植绿增绿的繁忙景象随处可见。过去一年,榆阳区林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全域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林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榆阳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绿染千山春正好
植此青绿正当时
四月的榆阳,万木成林、绿意萌发。从小纪汗林场义务植树基地到环榆快速干道,从中心城区到山间田野,处处涌动着植树造林的热潮。
不负春光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连日来,榆阳区掀起春季义务植树造林热潮,每年3月底到4月初,榆阳区各级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清理绿地、抚育林木、植树造林,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生态建设号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实际行动建设生态家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如今,植绿、爱绿、护绿已经成为榆阳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更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中,通过认建、认养、捐资等多种形式参加植树造林,“家庭林”“亲子林”“纪念林”“碳汇林”等层出不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榆林儿女战天斗地、接续奋斗,交出了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360万亩、林木覆盖率突破36%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不仅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推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昔日沙海扬波处,如今已谱写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篇。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的红山之巅,是长城线上最为宏大的观察指挥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历史上这座高台四面是无垠的黄沙,几乎被流沙掩埋。如今从这座“万里长城第一台”眺望,四周一片郁郁葱葱,6万亩樟子松等常绿树木组成的主要“方阵”,拱卫着镇北台,其间点缀、渲染着各种花草、灌木和其他树种。高台登临宛若绿海行舟,美景引来如织游客。
从荒漠到绿洲
生态之笔绘就绚丽发展新画卷
从黄沙遍地到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这个缺水少雨的陕北高地,不仅生态版图越来越绿,当地的产业经济更是在“全员节水”的共识中迎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努力下,我们已经由过去的沙漠变成绿洲,也由过去的浅绿逐步向深绿迈进,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和推动‘三北’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榆阳区林业局局长刘春林表示,“希望全社会各个系统以及各界人士,包括中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义务植树当中来,积极投入到榆阳生态建设中来,为榆阳作出更大贡献。”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抢抓榆林市获批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市的机遇,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书写绿色发展答卷,实现了从“卖木材”到“卖空气”、从“植树增绿”到“以林储碳”、从“黄沙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之年。榆阳区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四区域一中心”全域生态治理布局,重点向高速公路两侧拓展、向国道沿线延伸、向示范村建设倾斜、向生态环境脆弱和农田防护林损害严重区域补短,计划实施沙地提质增效示范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乡村绿化提升工程、林草产业发展工程、林草资源管护工程、碳汇林示范工程“七大工程”共19个国土绿化项目,完成营造林及种草23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00万平方米,生态廊道建设100公里,“三化一片林”示范村、美丽乡村、“微小公园”等绿化区域100个,义务植树170万株。加快推进林业林权深化改革,创新林业碳汇举措,常态化开展资源管护,实现全区生态底色由“浅绿”向“深绿”加速转变,奋力谱写榆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