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六百里,云深不知处。这条横亘秦岭南麓的商於古道,曾是连接长安与江汉的咽喉要道。马蹄声碎,商旅如织,而在这条千年古道的褶皱里,藏着一座被岁月浸染的驿站——四皓驿。
两千年前,四位白发老者曾在此居住。他们本可隐于商山耕读终老,却在汉初风云变幻之时,为天下苍生踏出山林。张良献计,吕后邀请,四位隐士以皓首之姿进入长安,辅佐太子安定国家。 这里不仅是庙堂与江湖的交汇点,更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南方的丝绸、茶叶由此北上,关中的铁器、典籍由此南流。驼铃与书声相和,商贾与文士同行,四皓驿的灯火曾照亮无数羁旅客的寒夜。
今日再访四皓驿,残垣断壁间仍可触摸历史的体温。那四位老者选择的道路,早已超越个人进退的范畴——当隐逸的智慧与济世的情怀相遇,便在这秦岭深处铸就了中华文化“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精神坐标。
商於古道沉寂了,四皓驿的故事却永远鲜活。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归隐不在山林,而在心系苍生的胸怀;真正的道路不在脚下,而在文明传承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