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一医院与"赵继宗王硕神经科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后,神经外科率先实行亚专业分组诊疗模式。肿瘤诊疗组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已常规开展各类高难度神经系统肿瘤手术,包括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等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
患者信息及手术策略
患者男,47岁,4年前体检头颅MRI意外发现颅内占位,外院增强MRI确诊为嗅沟脑膜瘤(直径约2cm)。患者选择保守观察,定期复查。近2月出现间断性头晕症状,复查显示肿瘤体积显著增大(直径达4.5cm),遂转入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
【手术方案】
经神经外科肿瘤组MDT讨论,结合患者:
1.肿瘤位于前颅窝底,压迫额叶
2.明显占位效应
3.进行性症状加重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请多学科会诊并制定手术方案,决定行"右侧额下入路显微镜下脑膜瘤全切术"。手术历时4.5小时,完全切除肿瘤,保留嗅神经。
患者术后即刻清醒,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复查CT显示肿瘤全切,现正顺利康复中。
!
脑膜瘤科普
什么是脑膜瘤?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覆盖大脑和脊髓的膜状结构)的肿瘤,通常是良性(非癌症),生长缓慢。少数情况下(约1%-3%)可能表现为恶性(癌症),生长较快且可能复发。
发病率:占所有颅内肿瘤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约2:1),40-60岁人群较常见。
生长特点:多数生长缓慢,可能多年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脑膜瘤常见症状
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
-头痛(逐渐加重,晨起明显)
-癫痫发作(突发肢体抽搐或意识丧失)
-神经功能缺损(如视力下降、嗅觉减退、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性格或认知改变(如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额叶肿瘤常见)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特殊表现:
-嗅沟脑膜瘤(如本病例):嗅觉减退、头痛、视力下降
-鞍区脑膜瘤:视力视野缺损、内分泌紊乱
-矢状窦旁脑膜瘤:下肢无力、癫痫
-后颅窝脑膜瘤:平衡障碍、耳鸣、面瘫
如何诊断脑膜瘤?
-MRI(磁共振成像):最常用,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CT扫描:可观察是否伴有颅骨增生或钙化。
-血管造影(DSA):评估肿瘤血供,对手术计划很重要。
脑膜瘤的治疗选择
(1)观察随访
-适合情况:肿瘤小(<3cm)、无症状、年龄较大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随访方式:每6-12个月复查MRI,观察肿瘤是否增长。
(2)手术治疗
-主要治疗方式,尤其是肿瘤增大或出现症状时。
-手术目标:尽可能全切肿瘤,同时保护神经功能。
-技术手段:
-显微镜/神经内镜精准切除
-术中神经导航(提高定位准确性)
-术中电生理监测(避免损伤重要神经)
(3)放射治疗
-适用情况:
-术后残留或复发肿瘤
-手术高风险部位(如海绵窦、脑干旁)
-高龄或身体不耐受手术者
-方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玛刀)——精准照射,控制肿瘤生长
-常规放疗——适用于较大肿瘤
术后恢复与预后
-良性脑膜瘤全切后,复发率低(10年内约10%-20%)。
-部分切除或高级别(恶性)脑膜瘤,可能需结合放疗,复发风险较高。
-康复关键:
-定期复查MRI(术后1年、3年、5年等)
-若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语言问题),需康复训练
如何预防脑膜瘤?
目前尚无明确预防方法,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风险:
-电离辐射(如头部放疗史)
-激素因素(女性发病率高,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神经纤维瘤病(NF2)(遗传性疾病,易伴发脑膜瘤)
脑膜瘤大多是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部分可长期观察。若出现症状或肿瘤增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精准放疗的进步,大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如有不明原因头痛、视力下降或癫痫发作,建议尽早进行脑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