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速裁庭积极响应智慧法院建设号召,借助“2368助手”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功调解了一起当事人因距离远、不会使用微信而无法参与现场调解的案件,实现司法便民“零距离”。
“喂,李法官,我离得太远,实在是去不了法院,可是我也愿意调解……”电话那头,75岁的马大爷声音带着无奈。远在外地的他,因为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到法院,可因为路途太远、又不会使用微信无法让他参加调解工作。
速裁庭法官李小华握着听筒,心里泛起涟漪。这几天,她一直在琢磨如何破解难题,被告马大爷不仅因路途遥远,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微信视频调解根本行不通。突然,她想到法院新上线的“2368助手”,眼睛一亮:“马大爷,咱们试试新办法!”于是,一场特殊的调解开始了。李小华通过电话与被告马大爷沟通,将他的意见转化成文字。经过一番耐心地沟通和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当李法官将调解结果告知马大爷时,电话那头传来“我同意”时,这场跨越山海的纠纷,在1小时20分钟的通话中圆满化解。
“感谢李法官,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原告拉着李法官的手连连感谢。这通带着温度的电话,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司法服务翻山越岭,抵达最需要的地方。而那些实时生成的文字,不仅是调解的凭证,更成为一座跨越距离、年龄和技术鸿沟的桥梁,传递着司法为民的温情。
此次利用电话录音转化助手完成调解,是商州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生动实践。既突破了空间与技术的限制,有效解决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实际困难,又保障了调解程序的规范性和法律效力,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