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晨光里,永宁门城下,一群年轻游客正举着手机比对《一生一世》剧照拍照;
西仓热闹的集市上,有人津津乐道《装台》剧组曾在此记录市井烟火;
钟楼上,前来研学的小学生,举目远眺城市中轴线,回想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盛唐街景。
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以影视为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书写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对话的篇章。这个“五一”假期,你若来到西安,不妨跟着影视剧打卡,来当一把“主角”吧!
历史文化与市井生活交融
西安成为热门影视剧取景地
近年来,影视剧与地方文旅联结,为拍摄地带来巨大“流量”的案例在全国层出不穷。不少影视作品还成为一座座城市的文旅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而赴一座城”。这其中,大小荧幕里“流动”的西安也格外令人着迷。
今年3月初,根据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长篇小说《主角》,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西安开机,令许多网友直呼“期待”!
《主角》由陕西作家陈彦创作,故事聚焦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反映四十年来普通人的情感生活与命运,是一部充满西安生活元素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电视剧版《主角》将如何向广大观众呈现西安的市井风貌与人文生活,成为了很多网友关注的焦点。
此前,《装台》《一生一世》《长安三万里》《长安十二时辰》等影视剧的热播,引发观众对长安城的向往,以及对西安影视取景地的关注,激发了大家前来实地体验和消费的热情。在社交平台掀起的西安“打卡同款地”热潮中,不少外地网友直言“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强烈的代入感”。
而在诸多创作者眼中,西安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影视作品“完美复刻”唐朝盛世创造了先决条件。因此,《长安十二时辰》《周生如故》《长安三万里》等一批剧组在大雁塔、西安城墙、华清宫、大唐不夜城等标志性地点取景,为影视剧创作增色不少。此外,西安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市井气息和包容气质,赋予了生活化镜头更多的自然感和流畅感,也成功吸引了一批现代剧、年代剧在此“开机”。
《装台》:市井烟火中的古城肌理
取景地:碑林区老街区、城墙根、红埠街、西仓集市……
电视剧《装台》的镜头掠过古城墙和高楼大厦,来到青砖灰瓦的街巷中,晾衣绳、三轮车、油泼面摊……构成了一幅活态的城市民生画卷,也展现了西安多元的城市景观。
剧中主角刁顺子在城中村中的生活轨迹,映射出城市化浪潮下传统街区的坚守与变迁。该剧导演李少飞曾表示,《装台》之所以会将镜头聚焦城中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伴随城市空间的急剧变化,曾在此生活过的小人物的历史与记忆也将被遗忘。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为后来人记录下真实而鲜活的城中村及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
《主角》:秦腔舞台上的“双重叙事”
取景地:易俗社文化街区、风雷厂
话剧《主角》剧照
当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易俗社百年博物馆的庭院,座无虚席。循声望去,一群身着长裙的女子翩然而至,水袖舞得轻盈。观众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沉浸式体验秦腔的魅力,更多年轻人也终于看懂——秦腔不是“老古董”,而是长安城跳动了千年的脉搏。
传统戏曲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跨界融合,是艺术的流动,也是文化的交融。《主角》中秦腔名伶忆秦娥以西安城为背景的成长史,既让非遗传承与影视剧有了创新表达,也让极具西安特色的秦腔舞台有了覆盖面更广的“双重叙事”。
《一生一世》:古今交融的浪漫符号
取景地:永宁门城墙、书院门、高新CBD……
永宁门作为明城墙的正南门,回响丝路商队驼铃声声;书院门的青石板路,通往“关中书院”翰墨书香……影视剧之所以能够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首先源于其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集中展示城市风貌的载体;其次,影视剧把人物、故事与场景有机结合,将观众的情感代入城市生活,观众能更直观、更深层地感受一座城市的变革。
电视剧《一生一世》中科学家与配音演员的爱情故事,穿梭于城墙根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冲。有观众在该剧豆瓣评论区表示,西安的独特就在于,历史与现代不是割裂的舞台布景,而是浑然天成的“双面绣”。
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基础
令西安备受影视剧组青睐
陕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影的重镇,具有推动影视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尤其是近年来,陕西电影产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西部第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21部影片荣获国内外49项大奖,11部登陆全国院线,50部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6部入选全国第42批向中小学生推荐片目。
剧组在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拍摄。资料图
在影视产业致力于形成“影视引流—文旅消费—文化认同”的良性循环的同时,2024年,“微短剧之都”成为西安的又一张名片。目前,全国六成以上的微短剧出自西安,西安承制公司的微短剧作品更是占到整个微短剧市场爆款量的八成以上。
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内景。
仅以西咸新区为例,全区已注册影视企业超600家,专业微短剧公司30余家,拍摄剧目800余部,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如年内将建成开放的西部国际短视频拍摄基地,可为剧组提供拍摄场地租赁、服化道租赁、演员经纪、餐饮住宿、后期剪辑、AI特效制作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拎包拍摄”。未来,还将构筑集投资、创作、制作、审核、发行、营销、版权交易等于一体的“自制、自审、自发”国际综合性微短视频产业生态,打造具备影视工业化属性的“微短剧全产业链生态基地”。
无论是传统影视剧的产业基础,还是微短剧带来的广阔前景,西安的影视产业链随着时代发展形成闭环,这座城市也实现了从“热门外景地”,到影视制作、发行、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的突破升级。与此同时,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秦汉新城影视产业园等新兴影视基地,与西影电影圈子、白鹿原影视基地等老牌影视产业集群互补共融,吸引了更多影视剧在西安拍摄制作。
政策支持赋能产业发展
一批西安元素影视剧即将播映
以西安为故事蓝本或在西安实地拍摄的影视作品,以其生动的情节、独特的城市风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功激发了观众对拍摄地的向往,为西安“影视+文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要加强园区基地建设,围绕产业集聚加快市场主体培育,聚合上下游企业及关联业态,重点打造一批动漫、电竞、传媒、影视、演艺、文创、艺术及文化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要发展数字文旅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鼓励本土化、原创性电影、电视、动漫、短视频创作生产,支持我市本土作品进入全国院线公映,上线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支持我市影视企业创作出品的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2025年,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电影《长安的荔枝》,定档7月25日暑期档;全剧在西安拍摄、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电视剧《高兴》计划于今年在央视播出;聚焦汉武帝改革风云,再现汉长安城政治博弈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大剧《大汉赋》同样将计划于今年在央视播出……
当长安从光影中走向生活,当西安从荧幕中变得具象化,无数观众在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开启一段自带影视标签的“现实对照”之旅。
而拥有千年底蕴,处处皆景皆文化的西安,也在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中,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