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鸟中国宝”黑鹳如约返回孤山川,为府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气温回暖,几只黑鹳来到孤山川河道,它们或在河中伫立休息,或在水中觅食嬉戏,时而展翅飞翔,动静之间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黑鹳今年出现的时间和往年基本持平,天气逐渐转暖,数量也会增多。”县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王利英说。
自2021年以来,黑鹳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最多时出现在去年夏末秋初时,达到18只。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依赖清澈水域和丰富鱼类资源生存,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物种”之一。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对县内几条黄河支流进行了水质改良和河道清乱。目前,我县在黄河流域治理工作中累计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36万平方千米,年拦沙量达16.4万吨,现有林地面积95.13万亩、草地220.07万亩、湿地面积1.61万亩、林草覆盖率58.21%。
“在加大生态修复保护的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专业的巡护队,安装了监控设备,定期在候鸟栖息地投放鱼苗等食物,努力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和安逸的休憩空间。”县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杨绿园说。
除了黑鹳外,我县还发现了白天鹅、绿头鸭、赤麻鸭等十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出现,是我县水质稳定、生态向好的最好见证。
“我们将持续加大候鸟回迁的巡护和保护力度,构建覆盖春迁、繁殖、越冬三个阶段监测追踪体系,精准掌握鸟类数量波动及迁徒规律。”县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杨绿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