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居住品质 描绘幸福图景
——我市民生十大实事之居住改善篇
背街小巷,一座座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蝶变;旧城老街,一个个棚户区旧貌换新颜,展示着群众美好生活;乡村田野,一栋栋改造后的新房坐落在田园间,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
“安居”是“乐业”之本。住房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
2024年以来,咸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美化居住环境的“暖心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攻坚、持续发力,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心,筑牢百姓“安居梦”
3月18日,礼泉县叱干镇百井村,刚吃过早饭的相小女正在收拾房间。房间内窗明几净,墙面洁白,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我家这房子是1996年盖的,就是个毛坯房,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装修,圈梁、抗震柱都没有,住了二十多年,房子都出现了裂缝。”相小女说。
咸阳市启动农房改造提升工程后,相小女家就被列为改造对象。从房屋检测、方案制定到施工加固,提供全过程免费服务,尤其是新增的抗震柱和上下圈梁,不仅让房子更结实,还彻底解决了墙面裂缝、渗水等问题。
“改造前,一到冬天,房子四处漏风,冷得很。经过这次加固改造,现在房子不但坚固了,密闭性也好了,住着放心得很。”相小女高兴地说。
全市农房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以来,礼泉县叱干镇百井村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的流程,为58户低收入家庭完成了房屋改造,让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居。
“农房改造提升工程让房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确实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今年,经过群众申请,我们村委会评议,又申报了40多户,即将开始进行改造。”礼泉县叱干镇百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建英说。
农村住房改善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看我家现在这房子,三室一厅,一家三口一人一间,宽敞明亮,保暖又防雨。”三原县大程镇荆中村李新华满脸幸福地说。
李新华家以前的房子盖在低洼地带,一到雨天房屋就漏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按照危房改造标准,通过审核鉴定,李新华的房子被列入重建范围,并确定了垫高地基、在原址上重建的施工方案。
“这房子重建后,增加了抗震柱、圈梁和线胶面,既坚固又舒适。要不是农房改造提升这政策,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李新华感慨地说。
“从上报审核开始到入户排查,我们全过程跟踪指导。确定改造户后,整个施工过程我们也是不定期进行监督指导,验收合格后,再交付群众使用,全程14个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改造后的房子全部质量达标,让群众安心居住。”三原县住建局党委委员王炜说。
去年以来,咸阳市紧盯农村住房安全提升工程和宜居农村住房建设,抢抓惠民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宜居农村住房建设。同时,大力普及解读农房抗震改造政策及优势,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真正实现安居、乐居。
截至目前,咸阳市已完成危房改造1721户,农房抗震改造7243户,农村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取得了“建设一线、推动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为今年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绿色农房覆盖率超60%、抗震达标率95%三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舒心,筑就百姓“幸福巢”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
阳春三月,走进秦都区恬梦园小区,施工人员正在对小区楼体进行改造。
恬梦园小区建于本世纪初,因年久失修,屋面漏水、外墙开裂、楼道内墙皮脱落、弱电通信线路凌乱等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被列为今年秦都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
“这次改造的重点是屋面工程,就是把屋面整体做一遍防水卷材的铺贴,避免渗水漏水,每道工序将采取‘举牌验收’制度,通过联合检查确保质量。”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蔡金锁说。
屋面防水、粉刷墙体及建筑内部公共区域、改造楼内管线、更换楼梯扶手……经过20多天的改造,如今的恬梦园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恬梦园小区是咸阳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二0三研究所家属院老楼加装电梯施工现场。(资料图)
平坦的道路、规范的车位、修缮一新的楼面,特别是院内新建的花圃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如今,咸阳市许多老旧小区一扫往日苍颜,展露出光鲜清爽的面容。
信心,共建美好新生活
2月21日,咸阳市开展2025年市本级公租房第一批次集中摇号配租。本次进入摇号的公租房房源共1456套,涉及配租家庭1144户。当天共计1088户家庭获得公共租赁住房,喜圆安居梦。
“此次集中摇号配租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市住建局官网上发布摇号配租方案和房源信息,并严格对配租家庭资料进行审核公示。”咸阳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房屋管理科副科长弓伟介绍,“还邀请公证部门、人大代表、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代表及30名群众代表对集中摇号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规范有序、公开透明。”
去年以来,咸阳市开展公租房专项整治,制定完善了“公租房管理实施细则”等13项制度,建立了“一房一档”档案管理模式,规范了公租房申请、审核和轮候、分配、退出等管理环节,加快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捷服务进程。全市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公租房6.997万套,形成了“市场提高住房水平,政府保障基本需求”的体系,基本满足了城镇中等收入以下群体和进城务工等群体住房需求。
新建400套配售型保障住房,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城市需要引进的人才等群体。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土地、闲置用房,通过依法收回改变土地用途或保留划拨方式,新建或改建成为配售型保障住房。
一砖一瓦,筑起遮风挡雨的港湾;一策一业,搭起奔向美好生活的征程。
城市功能日臻完备,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持续改善,村镇面貌焕发新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如今,咸阳着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正不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