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岐山县小麦已全面进入挑旗孕穗期,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然而,持续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考验。县农业部门积极应对,以抗旱春灌为核心,全方位落实灌水、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防灾减灾举措,全力以赴确保夏粮丰收。
在故郡镇冯家村的智农家庭农场,一幅井然有序的抗旱春灌景象映入眼帘。据农场负责人介绍,农场管理着1000亩小麦,近期,旱情严重,农场动用一切设备开展春灌工作,这些喷灌机每天可以灌溉150亩地,通过精准调控,实现了水量的按需供给,不到十天就能完成全场的灌溉任务,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也为小麦茁壮成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
面临旱情,县农业部门组织技术力量,走村入户,了解小麦春管现状,开展技术指导,保障夏粮丰产。
岐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站站长 翟萍:一、及时灌水追肥,保穗促花增粒数。针对墒情不足的麦田,要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做好应灌尽灌、能灌尽灌;要优先推广移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亩灌水量30-40方,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确保穗大、粒饱。对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要结合旱情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抗旱保水剂,喷施时间建议选在早晨9点以前或者傍晚6点以后,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植物抗旱能力。
二、坚持不误农时,切实做好春播工作。墒情适宜地区要抢抓农时,及时整地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墒情不足地区要根据本地受旱情况及未来天气预报,提前谋划适时趁墒、造墒坐水播种,积极推广耐旱品种,在播后结合实际镇压提墒,综合发挥耕作节水等配套技术的抗旱作用,提高播种质量。
三、搞好“一喷三防”,防控病虫增粒重。由于今春降雨偏少,旱地麦田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明显提前,较往年提前5-7天。因此,旱地可适当提前开展“一喷三防”,选用杀菌、杀虫剂及微肥,有效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和增加粒重的作用。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9-11时,下午4时以后,每亩喷水量不得少于30公斤,要注意喷洒均匀。
据了解,全县在抗旱春管工作中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设备,目前全县已推广移动喷灌、滴灌等节水设备1200余台,日灌溉面积突破1.2万亩,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为旱地小麦“保穗增粒”赢得了宝贵先机,也为夏粮丰收筑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