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四部委《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若干措施(试行)》文件要求,持续做好“四型”社区建设,按照区委组织部和千渭街道党工委指导,千渭街道双鸥社区以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统揽,聚焦“四型”社区建设目标任务,细化举措,明确责任,有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优势,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筑牢安全壁垒 推动“平安”社区进阶升级
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构建“三级网格”体系(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单元长),将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名,并为兼职网格员落实待遇,同时将物业人员、民警、志愿者等力量纳入网格,全年处置问题35件,化解矛盾纠纷7起,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高效治理格局。一是智慧安防强基固本。社区布设70余处监控探头,实现公共区域全覆盖,协助民警破案2起、寻回失物4件;依托“智慧社区系统”动态更新信息,开通“指尖服务”,实现安全与便捷双提升。二是群防群治筑牢防线。组建“平安卫士”品牌队伍,包括银发调解团和平安巡逻队,全年排查隐患23处,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禁毒宣传等活动,动态监控重点人群,确保社区安全稳定。三是应急处突能力升级。开展防震减灾、消防等演练4次,覆盖居民800余人次;消除巨型马蜂窝、破损管道等隐患15处,增设小区灭火器80个,添置应急物资100余件,汛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点,构建“预警-响应-处置”全链条机制。
拓展服务通道 奏响“便利”社区和谐新韵
社区以“一刻钟生活圈”为标准,整合周边学校、医院、商超等资源,打造“便民服务零距离”品牌。一是资源整合便民惠民。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便民联系卡”,涵盖水电维修、家政服务等30余项联系方式;通过“爱邻共享”铺子,盘活闲置物品100余件,提供技能互助服务160人次,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邻里互助双赢。二是交通优化畅通出行。改造老旧路面1.2公里,新增停车位120个、充电桩1处;为42栋居民楼110个单元1890户,安装楼牌号、单元号、门牌号,解决“寻楼难”问题;优化9条公交线路,覆盖医院、学校、交通枢纽,居民出行效率提升40%。三是帮办代办提质增效。推行“六上门”服务(健康、文化、政策、关怀、业务、维修送上门),为200余名行动不便老人解决生活难题;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群众满意度达100%。
雕琢宜居景致 共绘“美丽”社区温馨画卷
以“庭院党建促三美”为抓手,秉持“绿色、文明、共享”理念,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擦亮生态宜居底色。一是环境焕新宜居升级。完成10栋破旧楼外立面翻新,更换锈蚀上水管道10处,进行小区整体路面硬化、安装路灯及绿化带改造,新增2000平米运动广场,配备健身器材10套;开垦荒地,打造“花园秘境”,建设垃圾分类亭3处,增设垃圾桶60个,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二是文明风尚浸润人心。打造“孝德文化广场”“法治凉亭”等宣传阵地,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50人,共塑美好情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治商铺乱象2处,形成全民参与治理新风尚。三是共建共享凝聚合力。联合辖区单位、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环境整治、科普宣传、垃圾分类等活动70余次,激发群众持续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润泽精神家园 延展“幸福”社区服务维度
聚焦居民幸福感提升,构建“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业有所助”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一是就业帮扶助力创富。建立居民求职与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台账,动态匹配岗位需求,举办家政、电商培训等活动5场,帮助16人实现再就业;联动企业提供岗位20余个,全面提升居民就业率。二是社会保障兜底暖心。打造“邻距离”红色驿站,为老年人提供送餐、义剪等服务700人次;落实“流动办公桌”模式,上门办理养老认证、低保申请等业务300件,惠及困难群众60余人。三是优育幼苗筑梦未来。双鸥小区内设小天鹅幼儿园,周边配备普惠性幼儿园及小学,解决就近入学问题,缓解大班额现象。社区孵化“小海鸥”志愿服务队,开展假期辅导及文化活动50余次,充实未成年人假期生活,解决家长看护难题。四是医防固本护佑民安。社区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识。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便民义诊10次,惠及居民600余人,并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送至居民“家门口”,切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五是文化滋养共谋福祉。社区依托主题节日开展写春联、趣味运动会、主题音乐会、母亲节种花、冬天的第一杯奶茶等温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依托民主议事平台商议解决水管破裂、屋顶漏水、污水管网堵塞等民生大事10件,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
下一步,千渭街道办双鸥社区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恪守为民服务初心使命,昂扬斗志,创新实干,共筑社区“长久平安、日臻便利、处处美丽、时时幸福”治理愿景,奋力谱写社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