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保护与传承地方语言文化,柞水县政协正式启动《柞水方言》文史书籍编纂工作,旨在系统挖掘、整理和保存柞水方言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为传承地方文化、赓续历史文脉、守护乡音乡愁提供重要载体。
《柞水方言》共分三篇,以“方言概述—词汇辑录—俗语文化”为主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方言文化体系。
第一篇:柞水方言概述。从地理、历史、语言演变三大维度切入,解析柞水方言的形成脉络。首章详述柞水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揭示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关系;第二章聚焦方言类别与演变规律,为后续方言辑录提供学术支撑。
第二篇:方言词语辑录。创新采用“方言分区+主题分类”双维结构,科学呈现柞水方言多样性。一是五大方言体系。本地话、客伙话、通山话、江南话、广东话分章论述,每章均设“语言特点”与“方言举例”两节,突出声调、词汇、语言差异。二是八大生活主题。天象物候、时令农事、称谓指令、生活起居、身体医疗、动作状态、人际交往、婚丧习俗,覆盖生产生活全场景。三是统一编纂体例。每条方言词标注拼音、释义及例句,如“〔好一向〕hǎo yī xiànɡ 好长时间,较长时间。例句:‘好一向都没见你了’”,兼具学术规范与可读性。
第三篇:俗语谚语与民间文化。收录俗语、谚语、歇后语、谜语、歌谣五大类民间文化载体,展现方言在民俗传承中的鲜活生命力。如婚丧礼俗中的特色表达、农事谚语中的自然智慧,凸显语言与地域文化的深度交融。
《柞水方言》的编纂,将首次对境内多元方言进行系统性抢救整理,通过柞水方言这一文化基因解码柞水移民史、民俗史与地域文化融合进程。书中将包括文字书籍、数字化音频档案等,以“听得见、看得懂、传得开”的形式留存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