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西府,便一头扎进了面食的馥郁江湖。
这片周秦文明的核心腹地,历史文化如陈酿般醇厚悠长。但真正让这片厚重土地“活起来”的,不只有历史文化,还有那一碗碗热气腾腾、咬一口筋道十足、香得不讲理西府面条。
所以说,宝鸡这座被誉为“碳水之都”的城市,自岁月深处起,便与面食缔结了不解之缘。
小麦在关中平原的丰饶怀抱里孕育生长,经宝鸡人的妙手,幻化成一碗碗令人拍案叫绝的面食,每一根面条都牵系着宝鸡的悠悠过往与醇厚底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入西府面食文化的奇妙世界,探寻那一碗碗藏着人间至味的面食,说不定,在某一碗里,你便能邂逅属于自己的乡愁。
01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堪称宝鸡面食的招牌,面条细长薄韧,在精心熬制六小时的臊子汤里翻滚,汤红亮润泽,酸辣鲜香不腻口,搭配上木耳、豆腐丁、金黄鸡蛋饼块,色彩斑斓,“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尽显 ,三千年的历史沉淀让这碗面满是故事。
02凤翔削筋面
凤翔削筋面,以“筋”闻名,“削”实则是“切”的手法,将面揉硬擀厚,切成均匀细条,久煮不烂,嚼劲十足。佐以红萝卜丁、臊子肉、“凝香醋”和油泼辣子,酸辣香俱全,无论是干拌、汤面还是凉拌,都别有一番风味。
03西府扯面
西府扯面霸气登场,宽厚的面条手工拉扯而成,好似腰带,麦香扑鼻,煮熟后放上葱花、蒜末、辣椒面,滚烫热油一浇,“呲啦”声中香气瞬间弥漫,再拌上肉酱或素臊子,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劲道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04“燃窝”搅团
宝鸡人爱吃搅团是出了名的,“油泼辣子油泼蒜,辣辣儿个吃一碗搅团。”毕竟它入口几乎不用咀嚼,囫囵吞下,滑溜入嗓、酸辣可口,红色的辣子油和绿色的韭菜相配,加上白玉一般的搅团,这是什么样的美味?只有宝鸡人才懂!
05“各种”面皮
擀面皮、烧肉面皮、蒸面皮、烙面皮、醋粉······宝鸡到底有多少种面皮?估计宝鸡土著都说不清楚,就拿最出名的岐山擀面皮来说,揉好的面团经过几十道工序,被擀成不足一毫米薄的面饼,再被蒸熟,切条、放入面筋,加上辣椒油等各种灵魂调料,用大瓢搅拌均匀,才算大功告成。
06麟游血条面
采用新鲜的猪血或者羊血拌面,再在面条上抹上大油蒸熟,一碗色泽鲜亮,味道鲜美的血条面才能出锅。麟游血条面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碗热气腾腾的底汤正是血条面的精髓所在。
07千阳荞面饸饹
千阳荞面饸饹,作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用荞麦粉压制而成,黑中透亮,筋道有嚼劲。酸辣开胃,酱香浓郁,在寒冷冬日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面饸饹,面条滑溜劲道,热辣汤汁从胃暖到心,还兼具养生功效,深受当地人喜爱。
08凤县浆水面
宝鸡凤县的一道传统美食,以浆水和面条为主要原料,口感软滑,味道香醇。浆水面也是西北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款农家面,西北人独有的浆水,制作方法简单,采用原汤腌菜的方法,不加一顶点盐,腌出来的浆水菜略带酸味,与面条搭配在一起,吃着劲道爽口,酸爽过瘾,可解油腻。
在宝鸡人的生命里,面食,是味蕾深处的乡愁,是儿时街巷的烟火回忆,是镌刻进灵魂、难以割舍的三秦味道。每一口咀嚼,都是对家乡眷恋的尽情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