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如果仅停留在书本或课堂,那一定是枯燥乏味的,但如果将它付诸于生活实践,就犹如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双减”政策的春风吹拂下,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4月3日,商南县城关第六小学理科教研开展数学特色作业展评活动。此次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展,聚焦各年级核心知识点,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们化身创意小达人,在作业中尽显童真与奇思妙想。一年级小朋友在认识图形作业里,巧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薯片桶摇身一变成了圆柱模型,卫生纸筒和纸盒组合出了有趣的房屋造型,通过触摸、搭建,真切感知图形的特征。而二年级的课堂则充满了艺术氛围,孩子们用彩纸剪出形态各异的轴对称图案,蝴蝶、花朵栩栩如生,在剪纸、绘画里领悟对称之美;玩起旋转陀螺、推动平移小车,用欢声笑语诠释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在趣味活动中,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开启了数学探索的快乐旅程。
中高年级学生的特色作业则彰显出更强的逻辑性与实践性。三年级学生面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不再局限于纸笔计算,而是制作创意计算卡片,卡片上绘制着卡通形象,背后藏着除法算式,玩起“你问我答”的抢答游戏,让计算练习充满挑战与乐趣。四年级同学梳理运算定律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脉络清晰,将加法、乘法的各类定律分类归纳,还结合水电费计算、购物折扣等生活场景,编写应用题,展现运算定律的实用价值。五年级学生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用卡纸、硬纸板精心制作模型,细致标注棱长,通过拆解、组装,深入理解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六年级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自制圆柱、圆锥容器,动手测量、实验,探究两者体积关系,还设计了创意笔筒、灯罩等生活物品,将数学知识融入创意设计,学以致用。
这次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展,是“双减”政策下教学实践的一次生动呈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年级的特色作业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不再觉得数学枯燥难懂,而是发现了数学之美、数学之趣。通过特色作业,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提升了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让我们坚信,在“双减”政策引领下,多样化的特色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新舞台,助力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知识与快乐。(何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