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王益区,晨雾缭绕的田野间,桃枝萌发新芽,樱桃大棚内雪白花朵缀满枝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机械的轰鸣声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近年来,王益区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核心,依托特色产业提质、技能培训赋能、农文旅融合增效的“三轮驱动”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今年,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这片土地正以“人勤春来早”的姿态,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答卷。
4月2日,记者走进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的千亩桃园里,果农们正忙着修剪枝条、疏花保果。作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孟家原桃”的核心产区,这里通过“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鲜桃种植、加工、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去年我家15亩桃园收入超10万元,今年,区里专家又给我们教了疏花新技术,坐果率能再提三成!”桃农张建军一边打理枝丫一边笑着说。目前,村上鲜桃种植面积达4500亩,年产值突破35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5400元,成为了全村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塬畔村的樱桃大棚内,种植户阎小朋正忙着调控温湿度:“初春温差大,我们用棉被和热风炉保温,还要人工授粉确保坐果率。这批‘红灯’樱桃4月初就能上市,好的每斤能卖到100多元!”通过设施农业技术,王益区建成樱桃、草莓等特色大棚60余座,反季节果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王益的‘孟姜红’鲜桃,果肉细腻、汁水饱满……”在孟姜塬村的电商直播间,“新农人”李薇正对着手机热情推介。去年,她通过区里举办的短视频直播培训,从家庭主妇转型为带货主播,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达2万元。王益区联合商务局开展“青春助农”计划,累计培训本土主播40余人,2024年全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45%。
“以前种桃靠天吃饭,现在跟着专家学技术、直播间拓销路,收入真是翻了一番又一番啊!”村民王秀兰感慨道。如今,王益区已形成“田间课堂+电商孵化”的双轨培训体系,全年开展农技培训30余场,惠及农户5000余人次。
孟姜塬村的千亩桃林粉蕊初绽,依托“桃经济”,这里连续举办十四届桃花节,通过旅游专列串联踏青赏花、农耕采摘、非遗展演等多元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超万人次,不仅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更通过产业链延伸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持续转化。同步落成的桃文化主题展示馆推出桃木文创、形象衍生品等新业态,更是让桃产业绽放新光彩、乡村旅游增加新“看点”,为进一步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振兴“桃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耕沃野绘新景,产融并进启新程。从千亩桃园的全链深耕到智慧大棚的四季丰盈,从田间课堂的技艺传承到直播间的流量变现,王益区正以产业之变激活乡村之兴。汗水浇灌希望,创新撬动共富,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一幅百姓腰包鼓、乡愁韵味浓、振兴动能足的斑斓画卷,正迎着春风舒展乡村振兴的澎湃诗行。
记者: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