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发展改革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锚定目标任务、聚力实干争先,聚焦关键性战役、谋划突破性举措、务求标志性成果,坚决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奋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统筹“扩内需、增动能”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以稳增长为主线贯穿全年经济工作,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坚决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坚持以“五精准五提升”为抓手,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年活动,强化“四个一批”动态管理,实行“红、黄、绿”分类标识,通过“比、逼、督、帮”,推动15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支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资本投资增长9%。 二是持续开展项目谋划大会战。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谋深谋实“十五五”重大项目;聚焦中央预算内、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投资政策,谋多谋深谋实高质量项目,接续抓好资金争取和项目招引,确保全年争取资金增长10%,实际引进内资增长10%。 三是强化政策落实和督帮服务稳定经济增长。加力落实“两重”政策撬动投资,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提振消费,切实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政策整体效能。统筹发挥市稳增长专班办公室职能,建立用好稳增长问题清单、工作快报、分析专报“三项机制”,靠前帮扶解决问题,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聚焦“强链群、扬优势”力促产业转型
坚持稳存量、育增量、提质量,加快构建具有铜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决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 一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抓设备更新机遇,加快传统产业企业能效水平和环保绩效改造,培育壮大铝基新材料和光电子产业集群,提升在全省重点产业创新集群中的占比。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全力推动隆基绿能12GW单晶电池等项目投产,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HY等战略性骨干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对标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争取工作,助推国家高新区创建。 三是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壮大。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稳步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培育认定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取第二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并进。
加力“优环境、强根基”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兜牢社会民生保障和安全发展底线。 一是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坚持以“四聚焦四突破”为抓手,持续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动四方面28项重点任务落实。坚持自创与借鉴并重,力争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我市“小切口”改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以点串线带面,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二是牵头推动票决项目实施。全力推动市实验小学等7个2025年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投用、发挥效益,将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落到实处。 三是坚决兜牢社会民生底线。聚焦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争取项目,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和保供稳价工作,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狠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推动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强党建、聚合力”夯实坚强保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三张清单”政治任务,不折不扣抓落实、促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干部能力。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提升战略眼光、专业素养、系统观念,从国家重大战略中深刻把握发展方位,从国家政策中敏锐捕捉发展机遇,从国家整体部署中找准自身发力点,把能力本领强起来,把工作成效抓起来。二是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化“五查七改三提升”工作落实,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持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扎实开展“三送一促”活动,带着问题下基层“解剖麻雀”,摸清底数、吃透情况,拿出破解难题、务实管用的实招硬招。三是着力增强纪律定力。常态化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日常管理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