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维一体”制度框架,筑牢履职根基
柞水县政协坚持系统思维,聚焦委员履职、机关运行、协商效能三大领域,构建“三维一体”制度体系,实现履职规范化、精准化。
常委会制度规范化。修订《常委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出台《常委会自身建设意见》《常委工作规则》等文件,明确政治引领、履职责任、纪律监督等15项要求,充分发挥常委示范带头作用。制定《政协柞水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工作规则(试行)》《政协柞水县委员会常务委员述职办法(试行)》等,建立常委述职制度,将履职成效与考核挂钩,推动常委年均牵头调研5次、提交建议30条。
委员工作室标准化。制定《柞水县政协委员工作室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新“三包”责任制(领导班子包示范点、委办主任包界别工作室、镇办书记包区域工作室),制定“八有”标准(人员、标识、制度、设施等),建成区域和界别委员工作室14个,覆盖全体147名委员,将履职触角延伸至景区、医院、企业等基层一线。通过“六个一”履职承诺(每周接待群众、每月学习等)和“一档四簿”考核机制(履职日志、民情记录等),推动驻室委员履职常态化,2024年开展“微协商”27次,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医疗资源流失等民生问题18个。
提案管理制度化。修订《政协柞水县委员会提案工作办法》《政协柞水县委员会提案办理协商办法》,开发“智慧政协提案管理APP”,实现提案交办、跟踪、评案全流程线上化,提案办理满意率连续三年达99%以上。创新“双向互评”机制,对重点提案组织提办双方评议并引入群众评价,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三道井公园升级”等提案落地见效。2024年提案办结率100%,3篇提案获市级优秀案例表彰,提案工作在全市交流经验。
创新“微协商+民主监督”机制,破解民生难题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柞水县政协构建“微协商+民主监督”双轮驱动机制,推动协商于民、议政为民。
“微协商”精准破解难题。制定《柞水县政协“微协商”工作导引(试行)》,围绕城区师生通行安全、高铁移民安置等热点问题,开展“微协商”27场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8个。如,针对学府路拥堵问题,通过现场协商制定交通优化方案,群众满意度达95%。
民主监督提质增效。制定《政协柞水县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工作规则》《政协柞水县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办法》,找准监督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先后对县住建、水利、人社、科经、农业、林业、应急等11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部门,组织委员就综合履职情况实施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调查,全面细致掌握年度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党风政风行风等实际情况,如实指出问题,提出可行建议,全程跟进问题整改,积极推动县委部署落实,“软监督”发挥了“硬作用”。
社情民意注重实效。制定《关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办法》《柞水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导引(试行)》《柞水县政协优秀调研协商成果及社情民意信息评选办法》,建立“收集—分析—转化”机制,年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0多条,2024年上报社情民意信息81篇,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保留乡土特色”信息被省政协采用,“整治违规占用公共资源乱象”等6篇被市政协采用,“大中型商场品牌服装中文标识需规范”等3篇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落实。
突出党建引领与队伍建设,激发履职活力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党员+履职”融合机制,柞水县政协打造了“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委员队伍。
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修订《中共政协柞水县委员会党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柞水县政协党组学习制度(试行)》,制定《县政协“四联系四促进”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两个全覆盖”,推行“党员+教育”“党员+民生”模式,成立临时党支部覆盖所有政协活动。出台《政协柞水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办法(试行)》《政协柞水县委员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办法(试行)》,组织委员开展送医送药、农技培训等活动,累计诊疗困难群众1370人次,捐赠物资60余万元。
实施委员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委员学习培训、能力提升机制,通过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研讨交流等方式,年均组织委员集中培训2期、专题学习11场次、调研38次、研讨交流10场次,推动委员从“要我履职”向“我要履好职”转变,相关经验在全省政协现场会交流。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出台《专委会通则》《关于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的意见》,制定《柞水县政协机关文明礼仪规范(试行)》《柞水县政协机关卫生保洁管理规范(试行)》《柞水县政协机关公务接待工作规范(试行)》,推行“能力提升行动”“效能提升行动”,优化办文办会流程,建立“3+1+1”驻村帮扶机制,机关干部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一线工作,树立“有能力、有形象、有尊严”机关形象。
制度创新结硕果,服务大局显成效
通过制度赋能,柞水县政协在服务县域经济、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助推经济发展。聚焦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西沟菱铁矿绿色化智能化技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关心关爱退休同志等专题调研活动,40余名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摸实情、找问题、提对策、建真言,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调研报告10份,其中丰富和发展冬季旅游、规范砂石骨料管理等6份获县委主要领导批示交办,相关部门迅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推动了工作落实。
赋能文旅融合。编撰《柞水民歌精选》等文史资料,助力“红军来了”等红色文旅项目落地,非遗文化进景区,年均发布文旅宣传相关内容500余篇。围绕全县重点旅游景区经营状况等开展专题调研,提出3方面6条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助力了全县旅游景区建设、发展。
凝聚社会共识。印发《柞水县政协委员基层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百名关爱”行动(关爱残疾人、老党员等),走访群众2600余人,架起党群“连心桥”。深入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曲艺,完成《柞水民歌精选》音频制作20首。致力“内增素质、外聚共识”,开展“致敬我心中的劳动者”庆“五一”演讲赛,组织“迎新春·叙家事·讲故事”“书香政协·情暖巾帼”等诵读会6次,引导各界群众开展“凝共识促发展”等读书会15场次2000余人,培养好读书、读好书习惯,激发了委员群众干事创业激情。
制度创新永不止步。柞水县政协以制度建设为引擎,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贯穿履职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基层政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县政协将与时俱进,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推动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柞水新篇章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