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暖花开,恰值“清明”小长假,返乡或踏青出行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加,传染病感染风险加大。应做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狂犬病的预防,以及花粉过敏、沙尘暴的防护。
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粪-口传播为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也可传播。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成人患者腹泻居多。容易在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应做好防护。
(1)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4)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5)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一旦出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卫生相关部门。
2.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节高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在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传播,应做好流行性感冒的防护。
(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年龄在6月龄以上所有人群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医务人员、养老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教师和学生、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或鼻。(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检、病因追踪、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平稳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建议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1)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现阶段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为:①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②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2)做好日常防护,应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4.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清明时节雨纷纷”,四月天气变化反复,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1)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腮、水痘、麻疹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掩口鼻,若双手接触了呼吸道分泌物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尽量避免接触活禽、病死禽或其粪便;外出游玩时,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尤其不要过度亲近野生鸟类;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不要自行宰杀活禽。(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6)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病愈返校、疫情报告、消毒制度等各项防控措施。
5.狂犬病预防
“春天到,疯狗闹;菜花黄,疯狗狂”。春季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是犬伤人事件的高发期,而这段时间民众出行机会增多,同时衣衫逐渐单薄,被犬只咬伤后,易造成皮肤破损。
(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文明、科学管理好自己的宠物,及时主动给宠物免疫,不要随意遗弃。(2)在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3)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遇到陌生的猫、狗等动物时,不要挑逗、玩弄,不要奔跑或猛跑猛跳,更不要踢打、拉扯,减少被抓伤和咬伤的机会,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4)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5)对于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动物驯养师等,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
6.花粉过敏防护
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节,致敏花粉多为杨、柳、榆、桦、栎。主要症状为流鼻涕、打喷嚏、鼻眼痒以及咳嗽、憋气等。在外出踏青时要做好防护,避免花粉过敏。
(1)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2)花粉季节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最好关闭门窗,可以在每天花粉指数低的时间(例如清晨、深夜)通风换气。(3)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时,要及时洁面、洗澡,洗掉粘在身上的花粉。(4)饮食方面要尽量少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5)外出旅游时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及时到医院诊治。
7.沙尘暴个人防护
沙尘的形成主要源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为干旱少雨、地表裸露、植被稀疏的沙漠及戈壁区域,在大风作用下易扬起沙尘。人为因素为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活动加剧土壤沙化。
(1)及时通过气象部门、媒体获取沙尘暴预警信息。(2)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应避免外出,确需外出需佩戴 N95口罩、护目镜等。(3)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多吃富含维生素 C、E的食物(如水果、坚果)增强免疫力。(4)外出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避免佩戴隐形眼镜。(5)驾驶时减速慢行,开启雾灯,避免高速行驶;步行注意避开广告牌、树木等危险物。(6)沙尘暴前关闭门窗,缝隙处可用胶条(带)密封。(7)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洒水或使用加湿器降低室内扬尘。(8)沙尘过后及时清扫室内外积尘,减少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