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传统 增强发展动力 促进群众增收
我市全面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把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特色现代农业提质扩面增效,迈出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新步伐。
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弘扬老区优良传统。深入挖掘旬邑马栏、泾阳安吴青训班、三原渭北革命根据地、长武亭北村革命旧址、彬州金池革命旧址、淳化赤水县政府旧址等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整合、梳理与之相关的革命旧址、纪念馆、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VR)、全息投影等技术,通过“红色+农业”“红色+康养”等模式,设计、开发、建设多样的旅游研学教育体验项目,让红色资源“会说话”“会增收”。马栏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泾阳安吴青训班。记者 陈静/摄
持续倾斜支持,不断增强老区发展动力。认真落实《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若干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12年至2020年,累计向6个革命老区县投入扶贫资金33.18亿元,实施各类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万余个。2021年以来,中、省累计向6个革命老区县投入资金29.77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900余个,进一步帮助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老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老区人民收入持续增加。
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拓展老区帮扶项目。支持淳化县十里塬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基础设施、红色文化弘扬保护等9个项目,支持建成荞面饸饹、挂面、擀面皮、荞麦面粉等4家加工企业,福缘食用菌产业园等3座产业园区,累计带动示范区2014户7339人实现增收,428户1494名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带动示范区内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十里塬镇被评为陕西省特色旅游名镇和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牢记“国之大者”,不断促进老区群众增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全市90.4万户农户监测实现全覆盖,2830户9668名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率100%,安排实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设施建设等惠民项目1852个。持续推进粮食、苹果、蔬菜、生猪、乳制品、肉牛肉羊、家禽、茯茶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特色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其中泾阳县被评为全省全产业典型县,旬邑县职田镇、淳化县十里塬镇成功创建省级产业强镇,泾阳茯茶产业园入选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学用“千万工程”,不断强化老区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面子”“里子”并重,“颜值”“内涵”齐抓,去年,为全市73个省级示范村落实资金2.83亿元,因地因村确定补短板项目347个。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改厕14265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23%,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出台《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机制》指导意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成效显著,有力示范带动全市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