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温暖的话语,可以像冬日里的阳光,驱散寒冷,照亮人心;而一句刻薄的话语,却如同冷风刺骨,让人心生寒意。诚如古人所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的艺术,正是在这细微之处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以及修养。
生活之中,我们总会接触到一些性情多变的人,这让我们感到很不快乐,会有种莫名其妙的焦虑,甚至变得很敏感同时也很迷茫。也许,他们所说的话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我们这里却不一定能站得住脚。正所谓:思想不在一个高度,尊重就好;三观不在一个层次,微笑就好。只有拥有了这份智慧,才可以寻得内心的安稳与生活的圆满。
职场百态,形形色色的人啥都有,明明对你一无所知,却总爱对你的事评头论足。说不来哪天就会遇到某位同事或者领导总是冷嘲热讽,用言语打压你、贬低你,否定你的付出,极尽挖苦、嘲讽和捧杀之能事,让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每天上班都充满了恐惧和愤懑。试着想一想,这样的言语或批评,难道会赢得大众的尊重与感激吗?会对他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吗?
所谓真正的苦,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它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心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感受到那份刺痛。而能轻易说出口的,不过是日常的小烦恼。我的亲身经历表明,面对某些人的恶意人身攻击,一味地忍让与宽容,往往适得其反,只会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从而变本加厉。因为,心术不正之人,大多畏威而不怀德。杨绛先生也曾说过,“我已经没有兴趣给每个人留下好印象,你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反驳,我不想解释,更懒得解释,你能懂我几分就是几分,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就配怎样的我。”
与人相处亦是如此!若无共鸣,沉默即安。人生本已充满无奈,又何苦再生事端。不必强求每个人都理解自己,也不必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和那些消耗自己的人在一起,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意义。就像在黑暗的泥沼里挣扎,越陷越深,找不到出口。要积极寻找那些能真正认可或者经常赞美鼓励自己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所以说,找到与自己同频的人,相互陪伴,相互支持,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温暖和安慰。
因此,我想说,语言是有能量的。有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人缄口不语沉默是金,有人人微言轻闭口不言,有人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我曾遇一人,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牢骚满腹,口无遮拦,经常胡说八道,编造事实诬陷好人。他的言语中充满了负能量,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了他一份安宁。这样的人,内心往往浮躁不安,难以专注于自我提升和成长。他的不良言语,坏情绪会传染身边人,不仅让自己深陷泥潭,也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和疲惫。所幸的是,面对他人误解,我避开了怨恨沉沦的深渊,始终保持从容、自信的姿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直面人生的挑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难免会有很多应酬的场合。遇到过不少俗不可耐的人,为了达成某些交易或者勾当,见到所求之人使尽浑身解数溜须拍马戴高帽、说着不着边际的恭维话,说过头了,听起来不像好话,反倒像在讽刺,让在场的人臊得都不好意思听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会有弱点有喜好,有不愿意让人知道的过去和伤疤,问题是如果弱点被别人无限放大,当喜好变成利用的工具,伤疤变成伤害的把柄,真的有可能让人走向万丈深渊。
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同样一句话,有时可以让人有说有笑,有时也可以让听者火冒乱跳。不说无依据无原则的话,更不能随波逐流,推波助澜不能不分场合,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说影响安定团结的话,不说不听不信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语言这把钥匙,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用耐心启迪心智,用善意给人自信,用温暖给人力量。
好好说话不仅是一个人的情商,也是一种修养。话不投机半句多,金玉良言暖心窝。我个人感觉,真正能够治愈人的不是时间和金钱,而是语言。它不仅能够影响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也能够对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学会用善言来温暖人心、传递正能量。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妨试着用一句鼓励的话来激励自己;当我们看到他人的闪光点时,不妨大方地表达我们的赞美和欣赏。我相信,每一句善言,都是一把开启美好人生的钥匙。要知道,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小小的帮助,都可能成为他人生活中的一抹阳光。
因此,美好人生,要从好好说话开始。脸难看、话难听的危害远远大于门难进、事难办;有事慢慢讲,有话好好说,言而有信,有诺必践。遇到急事时,如果能够冷静思考,慢慢道来,会显得稳重而可靠;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幽默的语言则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增添乐趣。反之,如果在严肃的场合肆意玩笑,或在不合适的时间里滔滔不绝,都会给人留下轻浮和不合时宜的印象。
曾经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希望能与人分享,寻求理解和安慰。然而,随着经历的增多,阅历、见识的丰富,渐渐地我发现,能倾诉的人越来越少,想说的话越来越少,放在心里的事却越来越多。我也知道,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成年人的世界里,早已习惯了在人后崩溃,人前假装无所谓,在每一次的磨难中独自疗伤,又带着伤再次启航奔赴远方。
一言蔽之,说话的水准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此人的素养和层次,可谓说话之道即是为人之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很庆幸自己所遇多是良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或许,也是因为心存善意,所以看向人间万物的时候,眼睛里会有柔和的光,说出的话也是十分中听。看来,我也是一凡夫俗子,始终免不了俗,尽管一向清高,十分反感他人相互吹捧,但在心底,也喜欢听好话,喜欢不动声色、如沐春风般、内心由衷的赞扬与鼓励。
作者简介:王周伟,中国金融作协、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协等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印台作协副主席,数次在全国征文中获奖,并荣获多种殊荣,现供职于陕西省铜川市某金融机构。
通讯地址: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同官路
联系电话:13992991551(微信同号)
邮 编:727007
邮 箱:3146612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