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3 09:18:04 来源: 渭滨宣传

四川
举报
渭水汤汤,秦岭巍巍。在秦岭北麓的渭水之滨,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跨越山海,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汗水浇灌热土。近年来,渭滨区西部计划志愿者以“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为使命,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留下青春印记,绘就了一幅“个体闪光、群像璀璨”的奋斗画卷。
信仰指引:跨越山海赴使命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誓言,是东北姑娘王思媛扎根渭滨的初心。2024年9月,她跨越2000公里来到渭滨区高家镇,“从冰天雪地到炎帝故里,这里让我明白基层工作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每寸土地。”与她同行的,还有退役军人蒋国庆。从北京冬奥会安保到渭滨区纪委监委工作,他始终践行“奉献无界”的信念:“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楼前的积水可能淹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多跑一趟腿,群众就少皱一次眉。”
(检察院西部计划志愿者潘旺普法宣传)
2024年7·16洪灾中,志愿者许林珍与石鼓镇干部共同铲泥清淤,奋战在救灾一线。“任务结束时,衣服上的泥浆结了硬壳,但看到路面恢复畅通,心里却涌起巨大的成就感。”她回忆道。这份担当,也在环保志愿者高娇娇身上延续。从垃圾分类宣传到河道生态整治,“每当居民夸赞‘环境变好了’,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在渭滨区人民检察院,书记员潘旺用法律温暖守护公平正义。一次下乡调解赡养纠纷时,88岁的王奶奶紧攥他的工作证呢喃:“检察院的同志来了……”这一幕让他刻骨铭心:“送达的不只是法律文书,更是让公平正义扎根泥土的承诺。”
(金陵街道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走访慰问老人)
“催不如等,等不如同行。”负责高龄老人服务的志愿者阳作坤,总结出一套“慢工作法”。他陪老人聊天、解释政策,一句叮嘱重复二十遍:“只要老人能听懂,我说再多遍都值得。”而在乡镇负责妇联工作的张苗苗,则为困境妇女点亮希望之光。通过申请关爱基金、组织心理疏导,她让一位乳腺癌患者重展笑颜:“女性的坚韧,让我更懂‘娘家人’三个字的分量。”渭滨区检察院干事赵瑞的青春,则镌刻在灯泡厂老小区的蜕变中。在从事司法工作之余,从清理“牛皮癣”小广告到动员居民共建家园,他和同事让斑驳的老楼焕发新生:“当楼道灯重新亮起时,我听见了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据统计,渭滨区现有在岗西部计划志愿者9名,覆盖乡村社会治理、服务乡村建设、基层青年工作等领域。他们中,有人扎根老旧小区调解纠纷,在楼宇间筑牢和谐基石;有人守护生态环境,用双手擦亮家乡容颜;更有人在防汛救灾、扶贫助困中冲锋在前,将“青春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这些年轻人用行动证明,信仰可抵岁月漫长,热爱可越千山万阻。”共青团渭滨区委书记黄思邈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青春建功”行动,引导更多青年在西部热土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抗洪一线的泥泞脚印,到社区楼道的明亮灯光;从法律文书的严谨字句,到老人嘴角的舒展笑意——渭滨的春天,因这群青年而更富生机。他们以信仰为舟、以担当为桨,在“报效祖国”的航程中,正驶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本文来源:渭滨宣传
责任编辑:
周芳_shanxi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