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年看我们国产电影上中央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看了几次呢?有没有返场的呢?你们被里面的哪个角色吸引住了,有没有购买和它相同的玩偶和宠物呢?我记忆最深的是影片中呆萌可爱的土拨鼠,大家有没有被它萌住呢?现实中,有没有也被它小巧可爱的身形吸引呢?答案是NO!野生动物并非“萌宠”,而可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潜在载体。
电影中的土拨鼠除了“啊”的一声外,说的是西北方言,因为土拨鼠即旱獭,,近十年,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百余个县有不同程度的动物鼠疫流行。对人类持续构成潜在威胁。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包括鼠疫宿主动物(主要为啮齿动物)和肺鼠疫患者(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染菌的鼠蚤叮咬引发腺鼠疫,肺鼠疫疫情发生时,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症状
感染后2~5天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40℃,伴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头及四肢疼痛,皮肤粘膜出血等;腺鼠疫还表现为单侧淋巴结肿痛;肺鼠疫潜伏期短,还有胸痛、呼吸急迫、发绀、咳嗽、咯血性泡沫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特有症状。
四、预防鼠疫,你需要知道的事。
1. 避免接触疫源地野生动物
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草原时,应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或投喂鼠类、旱獭等动物,不要在鼠类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特别是不要接触病死的野生动物。
2. 采取防蚤叮咬措施
跳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鼠疫杆菌可以通过跳蚤叮咬进入人体。因此,进入疫源地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防被跳蚤钻入、叮咬。
3. 坚守“三不”准则
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的人员要坚守“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的准则。
4.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从草原等疫源地游玩回来后,做好持续一周的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源地旅行史。
5.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包括鼠疫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