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民生十大实事之养老服务篇
倾心颐养享安澜 桑榆暮景绽春晖
办好“民生事”,答好“民心卷”
回溯2024年,咸阳在养老服务领域成果丰硕:新建25个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就近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的场所;完成224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优化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提升其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与便利性;为11316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农村留守老年人送去上门探访关爱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为2266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照护等日常服务,切实解决失能老人的生活难题……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服务,热切回应着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美好向往,彰显着社会的温度与担当,描绘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动人画卷。
居家改造一小步,幸福养老一大步。
2月28日,阳光正好,渭城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处处温馨与惬意,基地内功能分区标识清晰醒目,老年产品销售展示中心、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康复辅具租赁中心、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心、智慧健康养老体验中心、适老化改造体验中心等各类服务一应俱全。这里环境清幽雅致,服务贴心周到,老人们三五成群,或是参与文娱活动,或是享受按摩理疗,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全市民生实事的“招牌”服务。
今年,家住钢管厂一区86岁的苏玉兰,参与了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如今,她家中安装了适老化马桶、洗澡凳、闪光门铃、SOS双向呼叫器、一字扶手等设施。苏玉兰满脸笑意,难掩欣喜地说:“以前上厕所、洗澡对我来说都是大难题,心里整天七上八下,就怕一不小心出意外。自从完成适老化改造,生活方便多了,心里也格外踏实,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些设施都是政府免费安装的,就能享受到如此贴心又便捷的服务,真正得以安享幸福晚年。”
渭城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
居家适老化改造不仅是小家庭的“微改造”,更是社会民生的“大工程”。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咸阳市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从政策体系完善到服务设施建设,从人才队伍培育到产业发展
政策支撑 稳固养老事业根基
真抓实干、全面布局。咸阳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人才队伍等养老服务关键领域,为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保障、政策扶持4个方面梳理出27项服务项目,以清单化、项目化形式呈现,极大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咸阳还强化养老服务要素保障,制定《咸阳市城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连续6年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强力推进,市本级近3年累计投入养老服务资金1.17亿元,为政策落地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老人正在享受按摩理疗服务。
设施升级 编织养老服务网络
咸阳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挖潜一批”的创新举措,全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在“建设一批”上,完善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全市登记备案养老机构43个,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293个,提供养老床位15357张。
“改造一批”聚焦特困老人家庭和养老机构床位,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目标,对3916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极大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大力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改造提升机构护理型床位4386张,超出省上规定比例。
“提升一批”致力于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对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实施分类管理,运营率分别提升至83.6%和75.4%,让老年人更便捷地享受到养老服务。
“挖潜一批”通过改扩建方式,分年度实施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市累计建成50个,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汇聚。
智慧养老 焕发银发经济活力
顺应养老事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形势,咸阳市积极打造智慧养老,发展银发经济。以“数字咸阳”建设为依托,融入省级“智慧民政”平台,打造“不老帮”智慧养老新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实现精准对接和优化配置,该模式被评为中国年度改革优秀案例。
建成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站式”老年产品展示、体验、租赁、销售平台,全市销售、租赁养老辅助器具,推广健康养生产品150多种。连续参加两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展示养老高科技产品,推介咸阳养老服务项目,支持咸阳高新区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与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分行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工作机制。
培育遴选陕西省品牌养老企业,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礼泉永康颐养中心被评为“陕西省五星级养老机构”、武功县后稷养生养老康复中心和咸阳城投医养中心被评为“陕西省四星级养老机构”。武功县后稷养生养老康复中心被省民政厅、文旅厅、卫健委命名为陕西省首批旅居养老基地,发展旅居养老新业态。
人才汇聚 夯实养老专业力量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咸阳依托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双向培训机制,近3年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5万人次。
2024年,组织150人次参加各类养老服务培训,包括全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培训、全省养老院院长培训班、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等;开展咸阳市“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武功县2名养老护理员被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表彰为“最美养老护理员”,并
关爱守护 传递养老温情关怀
咸阳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扎实做好信息排查、开展关爱探访活动,有效防范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风险,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
2024年,重阳节走访慰问困难高龄老人活动,向126名生活困难老人每人发放慰问金1000元;发放高龄补贴2.78亿元,惠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47.1万人,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建立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城乡低保家庭中60周岁及以上的重度和完全失能老年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养老服务补贴,2024年下拨省市补助资金299.2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存量资源设置老年助餐点,开展老年助餐服务。2024年争取中省专项资金963万元,对全市运营良好的助餐点给予补助,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近期,我市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今年将为全市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享受到更加精细、多元的养老服务,咸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底色愈发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