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2025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古树名木堪称绿色“活化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公布的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
共计508.19万株
陕西省现存古树名木近73万株
其中5株超过了5000年的古树全在陕西!
让古树“老有所养”
在这片孕育了周秦汉唐璀璨文化的厚土上,陕西近73万株古树名木迎来最坚实的法律护甲,古树名木保护自此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图源 / 新京报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经济价值。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条例》将坚持保护第一、分级分类、合理利用、文化传承,依法守护这些“有生命的文物”。
新条例构建起立体防护网,要求强化分级管理,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对资源底数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为古树。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则称为名木。
为何5000年以上的古树
都在陕西?
古树年轮里的文明密码
数据显示,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在300—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这5株全在陕西。
5株古树分别是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距离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商洛市洛南县的页山大古柏。
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黄帝手植柏
黄帝手植柏位于黄帝陵轩辕庙,树高19.5米、胸围8.6米、平均冠幅18.1米,属于侧柏树种,是黄帝亲手栽植,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树龄。它的枝干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黄帝陵景区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1982年,英国林业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后来到轩辕庙,无不惊叹于这棵柏树的粗壮与古老,赞誉其为“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正式将它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誉之为“世界柏树之冠”。2023年全国“双百”古树名木推选活动中,手植柏被评为“最美古侧柏”,黄帝陵古柏群被评为“最美古树群”。
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保生柏
保生柏因位于黄帝陵轩辕庙西前院保生宫旧址而得名,属柏科侧柏属,树高17米,胸围5.3米,地围9.1米,平均冠幅12.1米。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普查中,确定它的树龄约5000年。
延安市黄陵县—老君柏
老君柏位于黄陵县阿党镇川庄村,属柏科侧柏属,树高14.5米,胸径2.36米,地径8.6米,冠幅平均15.8米。它的东枝似龙爪,南枝似龙头,北枝似龙尾,枝繁叶茂,生长旺盛。
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仓颉手植柏
仓颉手植柏相传为“字圣”仓颉亲手栽植,它生长在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墓东北侧,树高逾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平均冠幅13.4米。树纹像奔腾的河流,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商洛市洛南县—页山大古柏
古柏位于商洛市洛南县页山脚下,又有页山大古、栖霞柏之称,被列入洛南八大景观之一。它的树高达23.16米,胸围8.2米,平均冠幅25.7米,是秦岭发现的最大古侧柏。
古树保护那些事儿
这5棵古树代表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象征,因此对5棵古树实行“一树一策”保护,制定《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
该《保护方案》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拆除近树建筑等措施,优化5棵古树生境质量;通过安装地下消防栓、树体支撑、防雷、虫情智能监测等设施设备,全面强化5棵古树防火、防雷、防风、防病虫害能力。建立包含本体情况、养护措施、生长环境等信息的5棵古树“一树一档”保护档案,开发国家、省、市、县4级共享的实时监控系统。选聘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和文物保护领域9名权威专家,组建专家组,负责指导5棵古树保护工作。
来源:“文物陕西”微信公众号